第596章 初政颶風(3)(1 / 3)

呂不韋臉色鐵青,大步出門登車去了學宮。在天斟堂召來幾位門客舍人,呂不韋簡約說了鹹陽都尉事,並明白做了部署:無論生出何種事端,南門懸賞都不撤除,除非秦王下書強行。舍人們個個憤然慨然,立即聚集門客趕赴南門外守書去了。

二、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

奇異的事情接二連三,呂不韋實在驚訝莫名。

在他做出部署兩日之後的午後時分,主事懸賞的門客舍人匆匆來報,鹹陽令蒙恬在張掛大書的城牆下車馬場豎立了一座商君石像。呂不韋大奇,商君石像如何能矗到車馬場去?門客舍人憤憤然比劃著,說了一番經過。將及正午時分,正是東城牆下人山人海之際,箭樓大鍾轟鳴三響,一大隊騎士甲士從長陽街直開出南門,護著一輛四頭牛拉的大平板車,轟隆隆進了車馬場。牛車上矗立著一座紅綾覆蓋的龐然大物,牛車後一輛青銅軺車,車蓋下是高冠帶劍的鹹陽令蒙恬。甲士並未喝道,人群已亂紛紛嘩然閃開。馬隊牛車來到車馬場中央,蒙恬跳下軺車,看也不看兩邊的護書門客,一步跨上專為改書士子設置的大石礅,高聲宣示起來:“國人士子們,我乃鹹陽令蒙恬,今日宣示鹹陽署官文:應國人所請,官府特在鹹陽南門豎法聖商君之石刻大像,以昭變法萬世之功!”蒙恬話音落點,城頭大鍾轟鳴六響,甲士們喊著號子將牛車上紅綾覆蓋的龐然大物抬下,安置在車馬場中央一座六尺多高的碩大石台上,穩穩當當堪堪合適,分明是事先預備好的物事。龐然大物立好,大鍾又起轟鳴。蒙恬親自將紅綾掀開,一尊幾乎與城牆比肩的巍峨石像赫然矗立,直如天神,威儀氣度分明是老秦人再熟不過的商君。人海一陣驚愕端詳,終於湧起了商君萬歲秦法萬歲的連天聲浪。守護《呂氏春秋》的門客們一時懵然,不知如何應對,舍人便急忙回來稟報。

“死人壓活人,理他何來?”呂不韋冷冷一笑。

於是,舍人又匆匆趕回了南門。一番部署,門客們紮起帳篷輪流當值,依舊前後奔波著,照應圍觀人眾讀書改書,鼓呼一字師領取賞金,將龐大石像與守護甲士視若無物。如此過得三五日,門客舍人又趕回丞相府稟報:車馬場被鹹陽都尉劃做了法聖苑,圈起了三尺石牆,一個百人甲士隊守護在圍牆之外,隻許國人與遊學士子在苑外觀瞻,不許進入石牆之內。如此一來,民眾士子被遠遠擋在了“法聖苑”之外,根本不可能到城牆下讀書改書。

呂不韋又氣又笑:“教他圈!除非用強,《呂氏春秋》不撤!”

出人意料的是,都尉率領的甲士根本沒有理睬聚集在法聖苑圍牆內的學宮門客,也沒有強令撤除白帛大書,更沒有驅趕守書門客。兩邊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職地板著臉僵持著。門客舍人不耐,與都尉論理,說城牆乃官地,立商君像未嚐不可,然圈牆阻擋國人行止,便是害民生計。都尉卻高聲大氣說,官地用場由官府定,知道麼?聖賢都有宗祠,堂堂法聖苑,不該有道牆麼?本都尉不問你等堵塞車馬滋擾行人,你等還來說事,豈有此理!如此僵持了三五日,守法成習的國人士子們漸漸沒有了圍觀興趣,南門外人群便漸漸零落了。門客們冷清清守著白花花一片的《呂氏春秋》,尷尬之極,長籲短歎無可奈何。

“若再僵持,教人失笑。”門客舍人氣餒了。

“小子,也是一策。”

終於,呂不韋吩咐撤回了大書。

秋分這日,呂不韋奉書進了王城,參加例行的秋藏朝會。

秋藏者,秋收之後清點彙總大小府庫之賦稅收入也。丞相領政,自然不能缺席。呂不韋清晨進入王城,下得輜車,見大臣們駐足車馬場外的大池邊,時而仰頭打量時而紛紜低語。有意無意一抬頭,呂不韋看見大池中的銅鑄指南車上的高大銅人遙指南天,手中托著一束青銅製作的簡書。怪亦哉!這是黃帝麼?再搭涼棚仔細打量,卻見粗長的青銅簡書赫然閃光,簡麵三個大紅字隱隱可見——商君書!

呂不韋一時愕然。這殿前大池的石山上矗立的指南車,原本是一輛人人皆知的黃帝指南車,車上銅人自然是大戰蚩尤劍指南天的黃帝。這指南車,是秦惠王第一次與六國合縱聯軍決戰前特意鑄造安放的,當年還行了隆重的典禮。秦以耕戰立國,尊奉黃帝戰陣指南車,以示不亡歧路決戰決勝之壯心,自然再正常不過。百餘年下來,黃帝指南車也成了秦王宮前特有的壯麗景觀。陡然之間,黃帝變成了商鞅,青銅長劍變成了竹簡《商君書》,如何不令人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