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嬴政皇帝在女子事上是最為不可思議的一個,說渾然無覺亦不為過。帝國後宮女子眾多,因為沒有了皇後製與嫡庶製,所以整個後宮女子都泛化為皇帝的妻子群。如此一來,似乎嬴政皇帝擁有成千上萬的女子。六國貴族與後世史家更是加油添醋,將六國宮女連同六國宮殿一起算給了嬴政皇帝,說秦宮女子之多,連渭水也被染成了胭脂河。盡管如此,嬴政皇帝卻沒有給後世留下任何一則宮廷穢聞。大概是因為嬴政皇帝的性方式不可思議的簡單化也。而這種宮廷穢聞,後世任何一個時期的皇宮都是大批量的。
嬴政皇帝隻熟悉兩個兒子,長子扶蘇,排行第十八的少子胡亥。
他還依稀地記得,為自己生下第一個兒子的,是一個齊國商賈的女兒。那是母後趙姬在最後幾年操心自己老是不大婚,委托那個茅焦為自己物色的一個女子。因為是第一個,嬴政皇帝還記得那個女子的名姓,齊姬。也因為是第一個,嬴政皇帝也還記得齊姬的美麗聰慧與明朗柔美。齊姬雖是齊國女子,卻一直跟隨著商旅家族在吳地姑胥山(姑蘇山古名)長大,一口吳越軟語經常教嬴政大笑不止。不幸的是,齊姬生下第一個兒子後沒有幾年,便因隨他進南山章台宮而受了風寒,一病去了。那時候,第一個兒子還很小,有一日在池畔咿呀念《詩》,被嬴政聽見了兩句:“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嬴政感慨中來,便給這個長子取名為扶蘇。扶蘇者,小樹也。山上生滿小樹,窪地長滿荷花。這是《詩·鄭風》中的一首歌。兒子慢慢地如同小樹般長大了,偉岸的身架,明朗的秉性,極高的天賦,像極了父親,嬴政很是為此欣慰。嬴政皇帝對扶蘇的唯一缺憾,是很早察覺出扶蘇秉性中寬厚善良的一麵。自然,對於尋常臣民子弟而言,寬厚善良絕非缺憾,然對於有可能成為一個君王的少年,明顯的寬厚則多少有些教人不踏實。然無論如何,扶蘇無疑是二十多個皇子中最具大器局的一個,也是眾皇子中唯一擁有朝野聲望的一個。總體說,嬴政皇帝還是滿意的。
最熟悉的另一個,胡亥,則大為不同。胡亥的生母是不是胡女,嬴政皇帝已經記不得了。胡亥因何得名,嬴政皇帝也記不得了。嬴政皇帝記得的,是這個兒子從小便有一個令人忍俊不能的毛病——外精明而內混沌,經常昂昂然說幾句像模像樣的話,兩隻大眼卻是一片迷蒙混沌;讀書不知其意,練武不明其道,言不應心卻又大言侃侃,總教人覺得他哪根心脈搭錯了茬。用老秦人的話說,一個活寶。嬴政每每被這個小兒子逗得大笑一通之後,心頭便閃爍出一個念頭:我嬴政如何生得出如此一個兒子?我的心脈也搭錯了?有一次,嬴政心頭終於閃現出一幕:一個明眸皓齒的靈慧女子正在他身下連連喘息,他不知何來興致,氣喘籲籲地問女子姓名與生身故裏。女子突然開口,話語粗俗得驚人:“你噌噌隻管弄哩,說啥哩先!”嬴政當時禁不住一陣哈哈大笑,倒很是大動了一陣……後來的很長時間裏,嬴政皇帝隻要一想起那個女子的驚人美麗與驚人粗俗,都不禁會突然地大笑一陣。那個當時隻顧享樂而沒有告訴他姓名的女子,便是胡亥的生母,一個至今也不知道姓名的可人兒,她那迷蒙的目光與胡亥何其相似乃爾……
“出巡帶上這小子,也是一樂也!”
嬴政皇帝兀自喃喃一樂,大踏步回書房去了。一個早晨的雪地徜徉,又不期遇上胡亥這個活寶兒子大樂了一番,嬴政的沉鬱心緒舒緩了許多。來春要大巡狩,要做的事還很多很多。畢竟,這次巡狩不比往常,一定要從容不迫地趕赴九原幕府,不能急匆匆引發天下恐慌,要壓壓複辟氣焰,要見到扶蘇蒙恬,要做好長遠部署。這步大棋,不能再耽擱了。從九原歸來,這盤新政大棋便大體沒有後顧之憂了,自己便可以歇歇了。不然,真得勞死了。那時候,若徐福他們能真的求回仙藥,自己這個皇帝就得變個活法了。
四、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
一個冬天,大巡狩的諸般事務謀劃就緒了。
隨皇帝出巡的大臣是:丞相李斯、郎中令蒙毅、廷尉姚賈、典客頓弱、治粟內史鄭國、奉常胡毋敬等;總領五千鐵騎的護衛大將,是衛尉楊端和;總司皇帝車馬者,是中車府令趙高;隨行皇子一個,是少子胡亥。留守鹹陽總司政事者,是右丞相馮去疾、禦史大夫馮劫;鎮守函穀關並兼領驪山陵刑徒者,是少府章邯。
二月初二,宏大的車騎儀仗隆隆開出了鹹陽[602]。老秦人諺雲:“二月二,龍抬頭。”此日最是大陽吉兆,又逢皇帝大巡狩出行,便有萬千關中百姓守候在城外道邊,要一睹這難得的盛事。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分,整個大鹹陽沐浴在了漫天霞光之中。最雄偉的正陽門箭樓上,三十六支長號整齊揚起,悠揚沉雄的號聲回蕩了渭水南北。洞開的城門中,隆隆開出了整肅森嚴的皇家儀仗。首先是一個千騎方陣,一麵將旗之後,騎士全部黑甲闊劍,沒有一支長兵器,顯然是一支真正的作戰之旅,而不是虛設排場的青銅斧鉞之類的禮儀排場。千騎方陣之後,是三十六麵大書“秦”字的五色旌旗方陣,旗手全部是馬上騎士。旌旗方陣後,是一個一百輛戰車的方陣,每輛戰車肅立著十名重甲步卒,人人背負一架臂張連弩手中一支兩丈長矛,若走下戰車擺開,便是一個無堅不摧的連弩大陣。戰車方陣之後,是雙車並駛的二十輛特製的大型座車,內中全數是官仆宮女內侍等一應無法騎乘奔馳的人。大型座車後,是連續九個百人騎士隊護衛的九輛皇帝禦車。每個百人騎隊前一輛青銅禦車,每輛禦車都是駟馬駕拉,九車一式,沒有任何差別,其中一輛必是嬴政皇帝的正車無疑。九隊九車之後,是一輛寬大精美的兩馬青銅軺車,八尺車蓋下肅然端坐著丞相李斯。丞相軺車之後,是兩車並行的大臣座車十餘名大臣。大臣座車方隊之後,又是一個三十六騎的旌旗方陣,旌旗方陣之後,是殿後的一個千騎方陣。衛尉楊端和身著黑色鬥篷,懷抱令箭,從容策馬行進在騎陣的最前方。也就是說,嬴政皇帝的這支巡狩車騎沒有一個人步行,是一支真正能夠快速啟動的皇家巡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