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羞愧之下,李斯想到了自殺。
那日深夜,昏睡的李斯驀然醒來,清晰地聽見了秋風掠過庭院黃葉沙沙過地的聲音,隻覺天地間一片蕭疏悲涼,心海空虛得沒有了任何著落。李斯支走了守候在寢室的夫人太醫侍女人等,掙紮著起身,拄著竹杖到庭院轉悠了許久。霜霧籠罩之時,李斯回到了寢室,走進了密室,找出了那隻盈手一握的小小陶瓶。
這隻陶瓶,伴隨了李斯數十年歲月。自從進入秦國,它便成了李斯永遠的秘密旅伴,無論身居何職,無論住在何等府邸,這隻粗樸的小陶瓶都是李斯的最大秘密,一定存放在隻有李斯一個人知道的最隱秘所在。
李斯清楚地記得,那是在離開蘭陵蒼山學館之前的一個春日,自己與同舍的韓非踏青入山,一路論學論政,陶陶然走進了一道花草爛漫的山穀。走著走著,韓非突兀地驚叫了一聲,打量著一叢色澤奇異的花草不動了。李斯驚訝於從來不涉風雅的韓非何能駐足於一蓬花草,立即過來詢問究竟。口吃的韓非以獨特的吟誦語調說,這是他在韓國王室見過的一種劇毒之物,名叫鉤吻草!如此美景的蘭陵蒼山,如何也有如此毒物?一時間韓非大為感慨道:“良藥毒草,共生於一方也!天地之奇,不可料矣!”李斯心頭怦然一動,竟莫名其妙地想將這蓬草挖出來帶回去。然則,李斯還是生生忍住了。過了幾日,李斯進蘭陵縣城置辦學館日用,又進了那片山穀,又見了那蓬鉤吻草。終於,李斯還是將它挖了出來帶進縣城,找到了一個老藥工,將鉤吻草製成了焙幹的藥草,裝進了一隻粗樸的小陶瓶。李斯再去蘭陵拿藥時,那個老藥工說了一句話:“此物絕人生路,無可救也,先生慎之。”李斯欣然點頭,高興地走了。
李斯始終不明白,自己何以要如此做。李斯隻覺得,不將那個物事帶在身邊,心下總是忐忑不安。後來的歲月裏,李斯每有危境,總是要情不自禁地摸摸腰間皮盒裏的那隻小陶瓶,心頭才能稍稍平靜些許。被逐客令罷黜官職逐出秦國,走出函穀關的時刻,李斯摸過那隻陶瓶;體察到始皇帝末期對自己疏遠時,李斯摸過那隻陶瓶;沙丘宮風雨之夜後進退維穀的日子,李斯也摸過那隻陶瓶……然則,摸則摸矣想則想矣,李斯始終沒有打開過陶瓶。畢竟,曾經的絕望時刻,都沒有徹底泯滅過李斯的信念,總是有一絲光明隱隱閃現在前方。然則,時至今日,一切不複在矣!天下風雨飄搖,李斯始作俑也!叛法阿意之劣文,李斯始作俑也。如此李斯,何顏立於人世哉!
也就是在這個秋風蕭疏的霜霧清晨,李斯驀然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數十年不離這隻陶瓶,根源便是自少年小吏萌生出的人生無定的漂泊感,也是自那時起便萌生出的人生必得冒險,而冒險則生死難料的信念。唯其如此,李斯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裏,李斯準備著隨時倒下,隨時結束自己的生命……
“大人!捷報!三川郡捷報!”
若非府丞那萬般驚喜的聲音驟然激蕩了李斯,便沒有後來的一切了。當李斯走出密室,聽府丞念完那份既是公文更是家書的捷報時,木然的李斯沒有一句話,便軟倒在地上了……良久醒來,李斯仔細再讀了戰報,又聽了李由派回的特使的正式稟報,白頭瑟瑟顫抖,老淚縱橫泉湧了。在萬木摧折的暴亂颶風中,獨有李斯的兒子巍巍然撐起了中原天地,獨有三川郡守李由激發民眾尉卒奮力抗敵,硬生生將盜軍假王吳廣的十餘萬大軍抗在滎陽城外,何其難也!兒子挽狂瀾於既倒的喜訊,使李斯心田彌漫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堅實的暖流。所有關於李斯的責難,都將因李由的孤絕反擊而消散。李斯對帝國的忠誠,將因此而大大彰顯。李斯因擁立胡亥而遭受的老臣們的抨擊,將因此而大大淡化。李斯因無奈自保而寫下的阿意上書,將因為李由的堅實風骨而變為周旋之舉。李斯在事實上已經失去的權力,將因此而重新回歸。李斯在帝國廟堂的軸心地位,將因此而重新確立……暖流複活了死寂荒疏的心田,善於權衡全局的李斯,立即洞察了三川郡抗敵的所有潛在意義。
李斯神奇地走下了病榻,重新開始了周旋。
深秋時節,周文盜軍數十萬進逼關中,圖謀一戰滅秦。李斯立即與馮去疾召太尉府並少府章邯秘密會商,迅速擬出了以驪山刑徒與官府奴隸子弟成軍,以章邯為大將,大舉反擊盜軍的方略。李斯明白剖析了大勢:目下盜軍初起戰力不強,無須動用九原大軍,隻要章邯戰法得當,後援不出紕漏,擊敗盜軍並非難事。章邯素來景仰李斯,慨然拍案道:“隻要丞相後援不斷,我二十餘萬刑徒軍定然悉數掃滅盜軍!”李斯倍感振奮道:“當此關中危難之際,陛下必能盡快決斷,掃滅盜軍,重振大政,必指日可待也!”於是,三府合署連夜上書,各方都開始了緊急謀劃。果然不出李斯所料,這次上書批下得很快,隻隔了一個晚上。李斯自信地以為,這便是李由三川郡孤守的影響力,皇帝再也不能說盜軍隻是幾群正在追捕的作亂流民了,隻能倚重一班老臣平定天下了。李斯反複思忖,縱然這個皇帝遠非自己當初預期,也不至於昏聵到連大秦河山都不要了的地步,而隻要欲圖守定天下,舍李斯其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