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帝國烽煙(4)(1 / 3)

韓談做密使趕赴藍田塬,已經與劉邦約定:子嬰君臣降楚,待劉邦稟明楚懷王而後封定祭祀社稷之地。劉邦軍不殺皇族,不傷百姓,不劫掠財貨,不進入太廟。也就是說,子嬰以降楚換得了殘存皇族與整個大鹹陽的平和易主,其後,鹹陽剩餘老秦人去留自便,嬴氏皇族便如同周滅商後的商人餘脈,在一方封地上延續祖先血脈了。子嬰反複思慮,這是唯一的了結大秦的出路了,滄海桑田世事變換,大秦氣數已盡,子嬰又能如何?子嬰唯一能告於先人者,嬴氏社稷猶存,血脈不滅也。三日前,劉邦軍已經開進關中腹地,駐紮於鹹陽東南的霸上了。明日正午,劉邦便要在鹹陽東受降了。

韓談守候在廊下,子嬰獨自走進了祭祀正殿。

燈燭明亮,香煙繚繞。祭祀長案上,豬牛羊三牲整齊排列著。子嬰一身本色素衣,一根絲帶紮束著雪白的長發,無冠無劍,扶著一支竹杖進來,肅然跪倒在長案前。子嬰一臉淡泊,木然的禱告似乎在宣讀一件文告:“列祖列宗在上,子嬰伏惟以告:自始皇帝驟薨,國事迭經巨變,終致大秦三歲崩矣!子嬰不肖,雖誅殺趙高,然無力回天。九原軍死難殉國,章邯軍不得已降楚,朝無能臣,國無大軍,府庫空虛,賦稅絕收,皇族凋零,子嬰為存社稷餘脈,為存鹹陽國人,唯有降楚一途。明朝之期,子嬰便非秦王。今夜,子嬰最後以秦王之身,行祭祀列祖列宗之大禮。嬴氏皇族,大秦一統天下,此後不複在矣!列祖列宗之神位,亦當遷往隴西族廟。嗟乎!國亡家破,子嬰善後無能,愧對先人矣!”

禱告完畢,遙遙傳來太廟鍾室的一聲悠長鍾鳴。子嬰艱難地扶杖站起,緩慢地走向了大殿深處。沉沉帷幕之間,矗立著一座座丈餘高的黑玉神龕,立著一尊尊嬴氏祖先的藍田玉雕像。從一尊尊雕像前走過,木然的子嬰任熱淚不斷地湧流著,喃喃地自語著,列祖列宗,子嬰再看先人一眼,死亦瞑目矣!

韓談回來之後,子嬰已經向楚懷王擬好了一件降書。降書末了,子嬰請封嬴氏餘脈於隴西之地,使老秦人重歸久遠的故裏,在那裏為楚王狩獵農耕養牛養馬。老秦人太苦了,熬過了夏,熬過了商,熬過了西周,在漫漫歲月中多少次幾欲滅種矣!自東周成為諸侯,老秦人更是急劇地起落沉浮,危難與榮耀交錯,犧牲與屈辱並存,戰死了多少雄傑,埋葬了多少烈士。直到孝公商君變法之後,老秦人才赳赳大出於天下,激蕩風雲一百五十餘年,成就了統一華夏大業,燁燁雷電中,老秦人一舉登上了皇皇文明之絕頂。然則急轉直下,老秦人又在冥冥難測的風雲突變中轟然解體,於今,天下老秦人竟連一支像樣的大軍也難以聚合了……子嬰一尊尊看著,一尊尊訴說著,一直看完了六百餘年三十五尊先人的雕像:

老祖秦仲 在位二十三年

次祖秦莊 在位四十四年

秦襄公始立諸侯 享國十二年

秦文公 享國五十年

秦寧公 享國十二年

秦出公 享國六年

秦武公 享國二十年

秦德公 享國二年

秦宣公 享國十二年

秦成公 享國四年

秦穆公 享國三十九年

秦康公 享國十二年

秦共公 享國五年

秦桓公 享國二十七年

秦景公 享國四十年

秦哀公 享國三十六年

秦惠公 享國十年

秦悼公 享國十四年

秦厲公 享國三十四年

秦躁公 享國十四年

秦懷公 享國四年

秦靈公 享國十年

秦簡公 享國十五年

秦惠公 享國十三年

秦出子 享國二年

秦獻公(進入戰國) 享國二十三年

秦孝公 享國二十四年

秦惠文王 享國二十七年

秦武王 享國四年

秦昭王 享國五十六年

秦孝文王 享國一年

秦莊襄王 享國三年

秦王嬴政 戰國二十五年

秦始皇帝 帝國十二年

秦二世胡亥 在位三年

這三十餘座雕像中,沒有子嬰。那最後一座虛空的神龕,是二世胡亥的位置。因了戰亂,因了種種艱難,也因了朝野人心對胡亥的不齒,這尊玉身至今未能雕成。子嬰是最後的秦王,是亡國之君,隻怕已經無緣進入皇族太廟,而隻能在日後的族廟家廟中享祭了。子嬰已經不知多少次地數過了,截至今日,他做了四十六日秦王[646],第四十七日,便是他成為平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