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雲塔廟裏的小孩(1 / 2)

時值寒冬,青鬆山雲塔廟,晨間五時,外麵還是漆黑一片,偶有雪花在風中飄舞。

柒月已從熟睡中醒來,習慣性的用六息時間穿好衣服。開始盤坐於床前打坐,這是他每日最開始要做的功課。閉眼、靜息,讓神識快速進入空靈之中。爾後吸氣提肛,用心數息一刻鍾,從一至十,從十返一。稚嫩的臉龐因寒冷而漸漸有些許青色,但他對這些渾然無知無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境對外境的變化很是遲鈍,也就是說,年齡雖小的他,定力非常驚人。

他對龐大遼闊世界的了解大多來自藏書樓中的書籍。以及廟後莽莽深林間的花草樹木,走獸飛禽。生活的全部都在這一片小天地當中,但即便這樣,還是對重複一樣卻又不一樣的每日感到那般的美好。隻因不是他一人,而是擁有一位疼愛他的先生,或者說師父。

對於世間貪玩的啟蒙孩童來說,山上這般枯燥重複的生活真是難以想象,但好在青山荒僻,罕有人跡,無外物縈懷。可以專心完成先生每天安排的功課。

走過最遠的路也不過是廟前三十裏外的寧遠鎮,先生唯一一次帶他下山去給一位老婦人看病。也就是那次,他才真實接觸到世界的一小部分,但也是那次,返回之後心中偶有眷顧。但好在曾聽先生說過,九歲之後就可下山,現在九歲已過去三月,離山的日子應該快了吧。

隻是寒冬剛至,山頂經常寒風淩厲。日子比往前更加艱苦,自己走後那好吃懶做的先生的生活會是怎般的落魄憂愁呢?心下想到這些,模仿大人般獨自搖搖頭,向外走去。院內已是白茫茫一片,雪花還在陸續不停得飄落。院角一小撮梅花散發出淡淡清香,隨風被他嗅到,好一陣子陶醉。

並未留戀,踏腳向藏書樓走去,身後一排扭扭咧咧的小腳印突兀在雪地上。

一位老人站在樓頂看著遠去的背影,一動不動。神情寂寥靜謐,好似這天地雪花。唉,還是很幼小啊。似自言自語,又似在尋求安慰。

初見時幼小,今日九歲亦是幼小。這裏麵藏有多少濃烈的疼愛啊。

他在洛水河畔第一次見到他時,繈褓中的嬰孩並未哭鬧,而是用那明若星辰的黑眸仔細望著自己,忽咧嘴微笑。那一刻,他冰冷的心突然湧現一陣悸動,說不出的感情在心中流轉。便不顧繈褓上的濃濃鮮血,將自己的臉湊近到他的臉龐上,放聲大哭,將內心無名的委屈宣泄一空。落日的殘輝給河水鍍上一層鮮紅,他抱起他向茫茫山間走去。

那種情形殘酷卻並不讓人絕望,他是被放在河邊的,不是遺棄。繈褓上那濃濃的血跡能說明很多。還有那包住他的金絲蠶羽被。

當時他才九個月大,今日已是九歲了。老人站在樓頂寒風中,身上長袍不斷嗤嗤作響,神色與那林間千年鬆柏何其相似。

對,他就是悟紅塵,柒月的先生,悟紅塵。

這山裏林間小廟雖好,但總不能讓他的一生就在此度過吧。那大好的年華總是要沾些紅塵之土才能圓滿啊。

世間的愛與恨、舍與得、進與退、提與放......都在等著他去選擇,去感受,去體悟。能入能出,才是大方。自己何必如此掛心不舍呢。

自兩歲起教他認字,三歲開始讀書,以及每日用盡心血的安排功課,還有那浩瀚的藏書樓。隨便拿出一本都會引發江湖的軒然大波,好在他自幼性格安靜,嗜書如命,又記憶驚人,很大一部分早已納入胸懷,也算千年奇才了。老人想到這些,眼神中多了一份堅定。忽隨風而起,向藏書樓方向飄去,輕靈像落葉,身姿似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