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了,四年本應該是青春激昂的歲月,很多同學卻在不斷的考試和上輔導班中度過。玄希對於考取各種證,都提不起興趣,每天都在圖書館看曆史書籍,尤其是中國古代神話,以及修道之類的書。
“去啊,難得再相聚嘛。”
還沒有畢業,不少同學都找到工作了,以至於六人間的宿舍,隻剩下了玄希。找到工作,大家都搬出了學校,還沒有畢業呢,想要見到一麵都很困難了。
“好,那等會兒我開車到學校來接你。”
掛了電話,宿舍裏再次安靜了下來。看了看時間,此刻已經是下午四點鍾,玄希坐在這床上,已經看了三小時的書。
“宇宙之初,混沌破立,三千大道誕於其中。又有《易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意思是:陰陽的交合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或者說:陰陽是世間萬物的父母。大道至簡呐。”玄希看了無數關於闡述道的書籍,心中對於道,有著心儀神往的感悟。
現在玄希手中拿著的書籍,是秦末漢初五大隱士之一的黃石公,所著的《素書》,黃石公本人以及所著的書籍,更讓玄希的心境震撼和共鳴。
曆史記載,黃石公本人,已經得道成仙,並被道教納入神譜。可古代神話之中,對於神仙的記載很多,也很亂,現代科學已證明,神仙是不存在的。玄希對於古代神話傳說,有著刨根問底,求知若渴的欲望。
微風習習,窗外的法國梧桐樹,發出稀稀疏疏的搖曳聲,一股熱氣拂來,玄希的心中燥熱了許多。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這是《素書》中的原始章第一句,也是闡述道的內容,萬物不知其所由?玄希不信,定要溯其源,究其道。所以一直在深思這個問題,希望有所悟。
自從得到了這本《素書》,玄希愛不釋手。黃石公本人更是得到成仙,深深刺激了玄希熱血激昂的心。
據記載,秦末之時,黃石公把自己的一本書傳給了漢朝著名謀士張良,使其助高祖劉邦得天下。而張良並沒有把這本書傳給後人,而是將書埋進了自己的墳墓。張良死後大約五百年,盜墓人才從張良墓裏偷出了這本書,從此才在民間流傳開來。這段故事記載於宋朝人張商英為《素書》寫的序裏。張良雖然用這部書裏的知識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但是張良也沒有完全領悟書中的奧義。因為《素書》的內容,是黃石公成仙之作,可張良並沒有成仙。
張良辭官歸隱之後,相傳曾與上古仙人赤鬆子雲遊,這又是讓玄希倍感好奇的地方,赤鬆子可是神農時期的人物,張良是秦末漢初精通黃老之道的人,這之中,究竟有著什麼聯係和秘密?
如今的《素書》,已經無法讓人領悟出書中的修道奧義,顯然,這本書佚失了不少,並非完整的原著。
碰巧現在玄希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對它說講述的內容,反反複複的心領神悟。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道德仁義禮,五者是為一體。
《素書》中多次提到道,道是什麼?玄希無數次自問。
時間緩緩流逝,紅日漸漸西垂。火紅的晚霞,把窗外清新的校園以及高高的法國梧桐樹,襯托出一層淡淡的紅暈。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
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是同學尤安再次來電,已經到校門口來接自己了。
明天自己就要離開了這個住了四年的校園,踏入紛紛擾擾的社會,心中難免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畢業,經曆了十六年的學習,遇到上千的同學和老師,那些,都散落在人潮人海中,很難再相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也有自己的歸宿,甚至一些被命運捉弄的人,青春年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相逢便是緣,相識更不易。同學一場,聚散中有時。
快速的收拾了一番,玄希便離開宿舍,往校門口趕去,在路上,玄希到自動取款機查了一下,已經有兩千塊錢的生活費到了。這可能是家裏最後一次對自己的扶助了吧,別人家的父母給自己的孩子花錢是投資,玄希的養父母對自己,就像是捐贈的感覺。
自嘲的笑了笑,玄希並不埋怨,因為這是事實,何必在意那麼多呢,不過對父母的孝敬,玄希心中並沒有減少,大學四年,玄希都在做兼職,家教,掙點錢減少對家裏的依賴。
來到校門口,尤安開著一輛夏利車,已經停靠在校門口邊上。
夏利車雖然性能差,很便宜,但是對於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這已經是不錯的待遇了,尤安的家境還算是可以的。
玄希上車後,夏利車便揚長而去,趕往同學聚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