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太陽係內的新行星(1 / 1)

冥外行星存在嗎

自從1930年發現太陽係第九顆冥王星以後,軌道偏移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因為天王星的計算軌道還是和實際觀測到的不相符合。而海王星的計算軌道也隻是符合近期,時間越長產生誤差越大。天文學家們一直沒有停止對第十顆行星的尋找,可是直至今天收效甚微。

“冥外行星”是否存在?從理論上說是有可能的。因為太陽的質量相當於九大行星質量總和的740倍,附近卻隻有9個行星,這種結構不太合理。太陽的引力作用範圍是很大的,大約應該可達到4500個天文單位,而冥王星最遠距離太陽隻有49個天文單位。因此推斷,太陽係的邊緣,遠在冥王星之外很遠很遠,在這片冥外空間,應該存在第十顆、甚至第十一顆行星。

發現新行星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及其研究小組2005年7月29日稱,他們在太陽係發現一顆新的行星。

這顆行星距離太陽約97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為1.5億千米,相當於太陽到地球的距離),3倍於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太陽係中環繞太陽轉動的最遠的星體。其軌道為橢圓形,環繞太陽周期是560年,最近點距太陽約53億千米。

由麥克·布朗、雙子座天文台學者查德·特魯希略和帕洛馬爾天文台學者戴維·拉比諾維茨組成的3人小組曾在2003年10月利用“奧辛”天文望遠鏡首次拍攝到這顆行星。

此外,由於該星體表麵溫度低達零下405度,無法利用“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所以天文學家們認為它的直徑應該小於2900千米。

新星能否被稱為第十大行星

對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是否能被稱為太陽係“第十大行星”,天文學界還存爭議。自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很多人都曾宣稱發現了第十大行星,但他們發現的天體沒有一個直徑是大於冥王星的。但此次發現打破了這一紀錄。

事實上,天文學家目前對什麼是行星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定義,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冥王星在今天才被發現的話,或許也不會被定義為行星。

第十顆行星的疑問

有天文學家曾經宣稱發現了第十顆行星,並指出行星的距離、軌道、質量、位置和亮度,但多家天文台據此尋找,卻怎麼也發現不了,因而也不可能確認它。

1977年底,美國天文學家科瓦爾在天王星和土星之間發現一個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後經天文學家半年多的努力觀測,認為它還不夠大行星的資格,基本上認為它隻是一顆小行星,即“喀戎”小行星。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不借助已知行星的偏移來尋找新的行星了。空間探測器的精密儀器已經伸進了遙遠的行星際空間。

20世紀70年代美國先後發射“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它們都擔負著考察太陽係外圍空間的重大任務,在一路上飛掠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後,它們會飛出太陽係到茫茫的宇宙中去探索。但就目前發回的照片及資料看,還沒找到新行星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的探索

地麵上的天文學家並不泄氣,他們一邊等待航天飛船帶回更新更奇的成果,一邊也堅持不懈地借助大型望遠鏡搜巡天空。

每當發生日食時,天文學家的觀測項目總有一項尋找水星內側行星的任務。人們利用日全食時月亮影子遮住太陽圓麵的一瞬間,對太陽附近的區域進行搜索,驗證水星以內還有大行星的設想,但長期以來,也是毫無結果。從發現天王星到發現海王星相隔了65年,從海王星至冥王星的發現又隔了74年。冥王星自發現以來到現在還不到70年,空間技術的發展卻是突飛猛進的,一艘艘無人太空船或載人宇宙飛船帶著人們無限希望相繼升空。探索宇宙之路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相信,總有一天人類會揭開太陽係行星的所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