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蜂巢(1 / 1)

此時照明彈的效果已經變得微弱了,我們打開戰術探照燈繼續向前行進。

到了索橋旁邊我說:“大家停下,這橋也不知道多少年頭了,試試看能上人不。”

我看了看索鏈上邊一塵不染,用手一摸竟然是金屬質地而且沒生鏽,我感覺這也太有悖常理了。

“這好像是金屬索鏈,如果是上古遺跡的話怎麼會有這麼先進的冶煉技術,而且還沒有繡跡,還有一點是索鏈上竟然一塵不染,這裏基本上算密閉空間按常理推斷應該會積上很厚的灰塵,可是我們眼見的這一切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分析認為。

導師推斷道:“大家應該都知道越王勾踐劍吧,一柄絕世青銅寶劍,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座楚國貴族墓中,此劍深埋地下2300餘年,重現人間後仍然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此劍的鍛造技術與防腐技術令世人驚歎,至今我們仍無法獲取其冶煉技術,實在是讓後人無顏麵對先人!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冶煉技術已經相當發達,至於遠古時期是否技術相當成熟,從祝融杯我們就可以略窺一二,這樣說來這也就不足為奇!”

“確如老師所言,我們不能用現代科技社會高高在上的姿態去看待古代先人,從某中程度上來說,可能我們現代人的一些東西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是在倒退,由於古代對技術的傳承不善導致失傳的比比皆是,許多古墓中運用的防盜、防腐密封等技術就常常令人歎為觀止,古人的智慧我們不能去輕視!”衛國讚成的說。

我同意的點點頭,“但是我還有一點疑問,拋去技術層麵的東西先不說,可這索橋竟然沒有積塵,這總說不通吧,難道還真如馬兄所說這裏住著人不成,天天打掃衛生?”我思索著問到。

大家也是一時說不出個一二來,馬鵬道:“管它呢,咱過了橋到前邊一探究竟!”

馬鵬到索橋邊用腳踩了踩橋麵道:“沒有問題,和索鏈是一樣的材質結實的很!我前邊帶路。”

“還是我來吧,我身手好,要是有什麼意外危險我也能應付的來。”強子搶先一步上了索橋,回過頭來說:“你們先等著,我到了對麵你們再上橋!”說完就向對麵走去。

我掏出槍打了一發照明彈為強子照明,強子一伸手向我致意,強子十分警惕的左右觀察向前走去,一路沒有發生意外,強子到了對麵揮手示意我們過去,我們一行人向橋上走去,走到橋麵上才發現其比我想像的要堅固的多,我不禁內心感歎遠古先人的匠心巧工,有強子的探路我們一行人快速的就通過了索橋,站定後仔細看了看四周牆壁的洞窟感覺我們就像站在一個巨大的蜂巢麵前,在我們現在腳下的平台上基本沒有什麼,隻是在中央位置有一個類似古時觀測天文的天文台,距離我們得有三四十米,台子大約十米高呈四方形四麵都有台階,在台子的頂端有一隻大鼎,在台子四個角上都有一個雕像,雕像也是蛇首人身雕像,但與我們以前所見的雕塑不一樣,身體消瘦手臂極長呈作揖式,下邊是一個四方形的石座,與身體是整個雕刻出來的,我對大家說:“走,我們上去看看!”

接著我們便往台子走去,沿著台階來到台子頂端,我們幾人站在鼎下細細觀察著,大鼎有兩米高左右,鼎身刻有紋飾,正對我們這麵的鼎身刻的是一些山水風景還有怪異的動物,我們轉到另一麵是一些奇怪的線條勾勒的一副圖畫,類似山川湖泊猶如一副地圖,馬鵬說道:“這怎麼就這麼個大鼎在這,啥意思呢這是,真像衛國說的祭祀用?”

導師搖搖頭道:“看這樣子不像祭祀之用,這裏處處透著一份怪異之感,牆壁上這麼多洞窟是做什麼用的,為何單單中央處有這麼一個石台安放了一隻大鼎,有何用意呢?大V,先把這鼎記錄下來還有下邊的四尊雕像,我們回去慢慢研究。”

我接著用記錄儀將我們所見的記錄下來,接著大家就往台下走,下來後我又將雕像做了記錄,我對大家說:“要不我們到牆壁跟去看看那些洞窟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大家表示同意,接著我們就往牆壁走去,剛走了沒幾步路,就聽見一陣“咯咯咯”的聲音,如同雞叫般,我說:“大家聽到了什麼沒有?”

馬鵬對我說:“大V,我咋聽到雞叫呢,我幻聽了!”我和強子對視一眼用探照燈向四周掃射了一周也沒發現什麼異常,“咯咯咯”的聲音又響起了,我聽聲音傳來的方向好像來自於我們前方的牆壁,便用探照燈向牆壁照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