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眾帝之台(1 / 2)

一陣推杯換盞之後馬鵬對大家說道:“既然現在資金、裝備與人員基本上都已經齊備,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出發了。”

我接著說道:“但是出發之前我們首先要製定一個路線圖,做出一個周密的計劃,不能跟沒頭蒼蠅一樣亂撞,要做到有備無患!”

導師對我們說道:“我們既然已經確定不周山在東非大裂穀,那麼我們就從大裂穀的一頭作為起始點出發。”

在這裏我就不得不說一下東非大裂穀,東非大裂穀是地球上最長的裂穀帶全長約6400公裏,平均寬度為48-65公裏,最寬處可以達到200多公裏,大裂穀最深處深達2000米以上,在悠長的大裂穀中形成著眾多的湖泊,大裂穀兩側懸崖絕壁宛如斧劈刀砍一般,大裂穀綿延不斷,沿途湖光山色交映成趣,其景色可以說是世上絕無僅有的。

東非大裂穀北起西亞的死海即約旦河穀地,南出亞喀巴灣經紅海,由東北向西南縱貫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抵達埃塞俄比亞南端的阿巴亞湖後,大裂穀分成東西兩支繼續向南延伸。

東支裂穀傳統認為是主裂穀,它經肯尼亞北端的圖爾卡納湖向南縱貫肯尼亞高地,過馬尼亞拉湖向西南延伸至坦桑尼亞南端的馬拉維湖為止。

西支裂穀出阿巴亞湖後,經蒙博托湖、愛德華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魯誇湖,呈弧狀走向入馬拉維湖為止,至此一度分開的大裂穀又重新歸於一處,並繼續向南延伸,經希雷河達讚比亞河河口入印度洋消失。

東非大裂穀地形複雜,地貌類型豐富,有時高峰矗立,層巒疊嶂,有時峽穀幽深,湖光秀美,各種野生動物成群結隊,沒去過東非大裂穀的人一定會想象那裏十分荒涼,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相反那裏草木茂盛,穀底河流樹木眾多,生態環境多樣,而且東非裂穀帶上分布有眾多火山,在這眾多的火山中有數百年不曾活動的死火山,也有本世紀還曾爆發過的活火山,還有眾多火山組成的火山群,景色巍巍壯觀!

東非大裂穀幾乎穿越了東部非洲所有的國家,其中裂穀帶以在埃塞俄比亞境內的為最長,東非大裂穀也不隻是局限在東非範圍內,它實際上是一條地跨中東與東非的巨大地質斷裂帶,所以人們將其稱為地球上最大的傷疤。

馬鵬隨後問導師:“那老師以為我們從什麼地方開始最好?”

導師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沉思了一會隨後對我們說:“我覺的我們應該從大裂穀的東北起始點開始探查,也就是約旦河穀地!”

我們看了看導師不知他為何認為該從這裏開始,難道隻是因為這裏正好符合我們行走的慣性思維,導師看著我們笑了笑:“我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我和小董又有了新的推斷。”

我們一聽導師說完都來了興趣,想要聽一聽導師與董小姐又有了什麼研究結果,這時董小姐拿出平板電腦*作了一陣遞給我們,我們相互傳遞看了一下,平板電腦上邊顯示的是《山海經》中出自海外北經的一段話: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麵,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由於文言文晦澀難懂,馬鵬、強子和董超臉上露出不解之意,三人皆是麵麵相覷,董小姐看著他們三人不禁微微一笑,導師問我道:“大V你對這段古文有何看法?”

我拿過平板電腦看著這段古文,對導師說道:“按這段古文的直白表述,大體是說帝禹殺死了共工手下一個名叫相柳的臣子,但是相柳之血十分血腥,流過血的地方是寸草不生不能種五穀,帝禹將這些地方的土挖出來建成了眾帝之台,眾帝之台在昆侖山的北麵,柔利國的東麵,這個相柳有九個頭,青色蛇的身子人的麵孔,畏懼北方的共工台而不敢向北射箭,共工台在相柳的東麵,台子是四方形的,共工台的角落有一條蛇,身上有老虎的紋飾,麵向南方。”

強子等人聽了點點頭表示理解,我自己則心裏暗想,我們先前研究知道有一個禹攻共工國山,說明禹帝與共工進行過戰爭,而且祝融與共工也進行過大戰,那麼二者之間是否有什麼聯係?祝融身為禁衛軍當然直接聽命主上,那麼會不會禹帝命令當時的祝融攻打共工呢,傳說中祝融與共工的大戰和後來的女媧補天會不會就是這個時期的呢?禹帝接替父親鯀的共工一職負責治水,為何稱帝後又攻打共工呢?我又不禁產生一連串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