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能在南極生存的鱈魚(1 / 1)

南極,氣候異常寒冷。南極海由於海水中鹽分濃度較高,在低於0℃的溫度下仍不結冰,但水溫較低,有的水域溫度低於-2℃。在這樣的低溫下,魚怎麼能生存?但是,生物學家在南極冰層下麵的海水中,發現了鱈魚。鱈魚頭大尾小,身長不足1米,闊嘴厚唇,怪眼圓睜,相貌十分醜陋。

鱈魚為什麼能在南極海的低溫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呢?經過多方麵的研究,科學家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原來,在南極鱈魚的血液中,有一種不尋常的“抗凍蛋白質”,能夠降低鱈魚血液的冰點。如果將抗凍蛋白質從血液中分離出去,那麼鱈魚的血液在-1℃就會凍結;相反,將抗凍蛋白質加入血液中,血液在-2.1℃才會凍結。

在南極海中,還生活著一種小蝸牛,它會分泌一種抗凍的粘液組成小囊,小囊包住身體,便不怕凍。

科學家從這裏受到啟示,正在模擬鱈魚等生物抗凍的機理,用人工方法合成、生產抗凍蛋白質,用來貯藏鮮肉、奶食品。科學家還模擬蝸牛,研製一種新型的“抗凍保鮮”技術,使捕來的活魚體液不至於凍結。這樣,即使魚體表麵冰凍,運到魚市場後一解凍,人們仍能吃到新鮮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