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機智篇(1)(2 / 3)

滕縣南門裏有家賣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頭,兩口子抬著粥缸子、碗架去擺攤兒賣粥。不巧,被一塊大石頭絆倒,摔爛了粥缸子和賣粥用的碗。小本營生,這一下,去了半個家當,兩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來。

這天早晨,縣令姚詩誌,出了公館,準備到南門城外遊逛,正好碰上賣粥的兩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潑得滿地的粥和碎缸,又問了問賣粥的家境,就對賣粥的兩口子說:“這樣辦吧,你倆把這塊石頭抬到衙門裏去,老爺我要審問這塊石頭,叫他賠你的粥缸子。”

賣粥的心裏話:俺這就夠倒黴的啦,您這位大老爺還開個什麼玩笑?!可不抬不行啊,縣太爺的命令,誰敢不聽!沒法,兩口子就順起扁擔,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塊石頭,朝縣衙門走去。

人們見賣粥的兩口子抬著塊石頭,跟在縣太爺後麵,朝衙門裏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說:“八成大老爺要審石頭,這一嘰咕,一街兩巷的人都跟著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擠滿了大堂前的院子。

縣太爺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門口,隻許進,不許出。然後,他就站在大堂前開了腔:“鄉親們,今天本縣令遇上這塊石頭絆了人,砸破了缸。害得賣粥的兩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審審這塊頑石,估計它不會開口。可它畢竟引來了眾鄉親,這算它將功補過吧。沒說的,請大夥湊個份子,最少一文錢,多者不限,算是大夥周濟賣粥的夫婦吧。”

聽了縣太爺這番話,看熱鬧的人,紛紛掏錢捐獻,功夫不大,就湊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銅錢。縣太爺讓看熱鬧的人走了以後,自己又拿來五兩散碎銀子,連同二十多吊銅錢,一起交給了賣粥的,說:“這足夠你的粥和粥缸子錢啦,回家去吧。”賣粥的千恩萬謝回了家。

從此,姚縣令為小民分憂的事,一直傳到今天。

◎殺母奇案

程戡任處州知州時,一日清晨,忽有衙役飛報,說東街李家兄弟幾人披麻戴孝跪在府門外,要告西街陳家殺了他們的母親。

程戡向李家兄弟詢問了一下即奔現場,來到西街陳家門口,果見李母屍體橫於台階旁。察看一番後,程戡命衙役將陳家所有的人帶往州府,立即升堂審案。

程戡問陳家人:“你們家和李家有否過節?”

陳家人答:“祖上便和他家有仇,一直至今未了。”

程戡問:“近日可有爭端?”

陳家人支支吾吾答不出所以然。過了一會兒,陳家大兒子方吞吞吐吐道:“前幾日,為了鄉下的幾畝地劃界,我家弟兄幾人和李家發生爭執,將李家小兒子打傷了。”

程戡大怒道:“打傷了他家小兒子,為何又要殺他老母?”陳家因李母屍首橫在家門口,有口難辯,眾人皆痛哭不止。程戡命衙役先將陳家人全部收監,另擇時日再審。

陳家人離去後,程戡思忖了一下,問僚屬們:“你們對此案有何看法?”

眾僚屬答:“證據確鑿,陳家殺人事實明顯,此案可斷。”

程戡微微一笑,搖搖頭說:“不,我看並非如此。”說完又命將原告李家兄弟喊上。

程戡道:“你們是何時發現母親被殺的?”

李家人答:“今天早晨。”

程戡又問:“你們身上的孝服是何時所做?”

李家兄弟一時語塞,臉露驚慌之色。

程戡喝道:“此案可斷你們誣告!你家老母昨夜未歸,做兒子的不去尋找。今晨來告老母被陳家所害,身上已經穿著孝服,這不是早有準備的嗎?”

李家兄弟頓時失色,嚴訊之下終於吐出實情:前幾天,他家被陳家兄弟所欺,新仇舊恨彙織起來,便想找個辦法報仇。母親道:“我年老多病活不長久。你們把我殺死之後將屍體放於陳家門口,就說是他家所殺,便可報仇。”李家兄弟果真實施此計,沒料到被程戡識破。

僚屬們感到驚歎。程戡道:“殺了人把屍體放在自己家門口,難道不可疑嗎?”

◎焦縣長曬字辨冤情

七星鎮上有個悅家客棧,店老板姓劉,叫劉滿成。生意雖說不上什麼通四海、達三江,可也滿不錯的了。這天天擦黑時,來了一位客人,劉滿成趕緊過去打招呼。他笑容滿麵地問:“客人是要住店嗎?”那人點點頭說:“是啊。”劉滿成叫夥計去打開一間客房,又對客人說:“您怎麼稱呼啊?”客人說:“我姓刁,叫刁望喜。”劉滿成在簿子登了記,又說:“刁先生,有什麼貴重的東西交在櫃上,免得出事。”刁望喜把一個布袋往櫃上一放,隻聽“當啷”一聲,看樣子裏頭東西不少。刁望喜說:“這錢就交給老板,費心代我保管一下。”劉滿成說:“好說,好說。”說完又寫一張字據,寫明替客人保管錢袋子一隻,憑此條領取。刁望喜看看沒什麼不妥的地方,就收下字據,進了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