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神奇傳說(5)(2 / 3)

嫦娥心想,讓這些財寶留在世上,必然是個禍害,日後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來,幹脆把財寶化為石頭,省得人們為它亡命,於是吹了一口仙氣,那一洞珍寶便化成了鍾乳石。如今蘆笛岩裏最後一景“雄獅送客”,就是當年的金獅子化成的呢。

嫦娥因為用手觸摸了那些東西,就在洞口開掘了一個偌大的水池洗手,將手上的俗氣和銅臭洗盡,並在池裏種上蓮花,以寄托出汙泥而不染之意。這便是芳蓮池的來曆。

◎碧蓮伴鯉魚

碧蓮峰是陽朔第一景。古人詩雲:“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嶽河陽一縣花。兩處爭如陽朔好?碧蓮峰裏住人家。”碧蓮峰北側,有一處崖壁光滑如鏡,能照出人的善惡來,故又名鑒山。崖壁之下建有鑒山寺,朝朝暮暮,寺鍾悠揚,峰回崖應,古刹情濃。世上的蓮花,隻有粉紅、潔白兩種,誰見過碧綠色的蓮花呢。碧蓮仙子原住在王母娘娘的瑤池裏,像坐天牢,她早就想跑到人間去了。正巧一天遇上嫦娥,就求嫦娥帶她逃到人間。嫦娥十分同情她,就把她變成一張剪紙,貼在衣服上,帶出了天宮,帶到了陽朔的漓江裏。

一天南極仙翁來到陽朔,發現碧蓮潭的水特別綠,他定眼一看,嗬!原來潭底長著一朵綠色的蓮花。仙翁高興極了,決定挪到南山的天池裏,做為鎮山之寶。碧蓮仙子知道後,不由淚隨悲來。原來她已與漓江裏的鯉魚精相愛上了,這一去將永遠也見不了麵。正好鯉魚精來看碧蓮仙子,見她滿麵愁容,問明原因,也焦急起來。

碧蓮仙子哭著說:“你快把江水吸幹,讓我露出水麵,化成石頭。”鯉魚精道:“我怎麼能讓你變成石頭呀?就是死,我也要跟你在一塊!”“我化成了石頭,仙翁就不會要我了,我倆還能天天見麵,如果我被移種到天池,我們就永遠不能見麵了,趕快吸水吧,仙翁馬上就要來了。”鯉魚精一時沒了主意,就大口大口地吸起漓江水來,不一會就把漓江水吸幹了。碧蓮露出水麵,見風徒長,碩大如山,不多一會就化為石頭,變成一座石山——碧蓮峰。不一會,仙翁來了一看,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大罵鯉魚精壞種,對著鯉魚精連吹三口仙氣,把鯉魚精變成了沙洲,這就是鯉魚洲。至今漓江兩岸還流傳著“碧蓮伴鯉魚,永遠不分離”的歌謠。

◎望夫石的傳說

九牛嶺下的的江峽叫黃牛峽,沿峽你能看到“群龍戲水”、“青蛙過江”等奇觀,接著,就進入了鬥米灘。在鬥米灘,你能欣賞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對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苦辛。傍晚,夫妻倆泊船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實在可憐,就把僅有的一鬥米送給了老婦人。

夫妻倆斷糧後,隻盼上下遊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隻,正是屋漏更遭連夜雨,於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隻。

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果發現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

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鬥米灘”。後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螺女逃婚

漓江右岸的群峰環抱之間,有兩座孤峰。高的頂端小而渾圓,好似精工雕琢的頭像。整座山峰活像一位端莊賢淑的女子安坐在江邊,取名美女峰。

美女峰前麵,有一座小山峰,崖壁光潔平滑,恰似安放在少女麵前的“銅鏡”,這兩峰連成一景,俗稱“美女照鏡”,也叫“美女梳妝”。

離“美女梳妝”往下約三百米處,有一座高約百餘米的孤山,聳立在漓江邊,一道粗大的石紋從山腳盤旋而上,一直繞到山頂,取名“螺螄山”。從螺螄山下航約二百米,右岸有一堵龐大的石壁拔江矗立,高達數丈,這就是鯉魚山。螺螄、鯉魚都是住在南海裏的,為什麼跑到漓江邊來安家呢,這還得從嫦娥到南海赴宴說起。

南海龍王三萬六千九百歲,請了上界神仙及下界鬼王及四海水族前來喝壽酒。各路客人送去的奇珍異寶,數也數不清。其中嫦娥送的七星玉月,把整個南海照得如同白晝。連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太上老君見了都眼饞。嫦娥平日清靜慣了,便避開眾神,一聲不響地跑到南海龍王的花園裏散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