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才在科考中中了秀才,加上趙家多年來財源茂盛,也就成了紅遍半個縣的大富豪。趙成才家有了財源,便巴結權貴,托人。保舉,任了知縣。趙成才踏入仕途,官氣、官癮也漸漸大了,做夢都想升官,為了升官,他拚命搜刮民財,上貢州、府、京官。這趙成才自小知道這山裏有取之不盡的財富,便動歪點子。一日他下了文書,說鳳落山一帶是他祖上來開發的,這20裏方圓之內是趙家私地,凡未經趙家允許一律不準進山打獵、砍柴、挖藥,不準逮魚捕蝦。另外,凡進集市交易的不論買賣,一律逢十抽三。好一個初見繁榮的集市頓時蕭條,好一片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的地域無人敢踏入半步了。經商的搬家走了,一些小戶人家也舉家遷移他鄉。山民們十分生氣,都在背地裏把鳳落集改叫“封山集”。
一日,有人看見一對金鳳凰從那落鳳的地方又飛起來,在空中盤旋,衝鳳落集連叫三聲後向南飛去,再也沒人見飛回來。鳳落集很多人向南搬遷,後來離鳳落集30裏的地方有個小村莊迅速發展成三界集。也就是趙知縣下文封山的第三年,趙知縣巴結的太師栽了,他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押往京城定罪,家被抄,財產也被沒收了。鳳落集被人公開叫成了“封山集”。很多年以後,那山又成了山民們自由打獵、藥農們自由挖藥的地方,那水也成了漁民們自由捕撈的山澗了。因為鳳凰飛走了,人們也不好再叫它“鳳落集”了;因為山又開放了,人們也不好再叫它“封山集”了。但此山物產豐富,養活了祖祖輩輩勤勞的人,後來人們就把它叫著“豐山集”直到如今。
◎文昌閣的傳說
津裏北有一座占地近30平方米,高近10米的跨街樓,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樓正麵有盱眙知縣親書“文昌閣”三個鎦金大字。這文昌閣是一個農民和一個秀才捐資共建的。這裏有一段傳說。
相傳津裏西有個鮑村。村上有個勤勞樸實的青年農民鮑重貴,他和鎮上一個叫周良清的秀才,自小在一個學堂裏讀過兩年書。後來鮑重貴因家貧無錢交學費,停了學回家放牛去了,但他倆相互往來,成人後關係逐步加深,成為知已。
一年,臘月二十四,周秀才一家上下忙著掃塵。因津裏一帶興在臘月二十三、四過“祭灶節”,緊接著就是忙著迎新年。周家傭人在整理家堂時,順手將一對銀燭台放進香燭簍裏,還沒來得及放回原處,風風火火跑進一個半大小夥子:“娘,嫂子要生孩子了,爹叫你快回去。”傭人丟下手中的活,回家去了。世上也就有這巧的事兒,傭人剛走,鮑重貴拎了兩隻老母雞來了,在堂屋轉了一圈沒見著人,因送的禮輕,沒好意思見老朋友周良清,見了又怕他不要或是回贈一批年貨,把雞放在牆角就走了。出門沒走多遠正遇上周秀才的老婆,周秀才老婆客氣地要留鮑重貴吃飯。這鮑重貴是個老實人,平時話就不多,見著女人更是沒話。當時周秀才老婆拉他回去,要他吃了飯再走,這鮑重貴臉羞得通紅,雙手緊緊抱在懷裏,不願回去,隻說待大年初二再過來拜年。
當天晚上,周秀才發現家堂上那對銀燭台不見了,一問,誰也沒看見。周秀才十分生氣,因那對銀燭台是祖上用了三錠銀子打造的,在周家已用了兩代人。周秀才說定是被人偷走了,於是一個個問。最後周秀才老婆聯想起下午鮑重貴的舉動和神色,悄悄告訴了丈夫。丈夫聽了直搖頭:“不可能,不可能,這鮑重貴是自幼到大的朋友,人憨厚誠實,怎會幹這小偷小摸之事?”周秀才的老婆說:“肯定是他,我拉他回來,說等吃了飯再走,他死活不依,雙手在懷前抱的緊緊的,臉紅到脖根子。”周秀才還是不信,自言自語道:“怎麼可能呢?怎麼可能呢?我們相好近二十年了。”周秀才老婆也搖頭歎氣說:“人是會變的,我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大年初二,鮑重貴果然來給老朋友拜年,一陣寒暄後,鮑重貴見周秀才臉色不對。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今個朋友笑臉不真,像是勉強憋出來的笑臉。鮑重貴心裏不解,順口問道:“怎麼,今天不高興?看你臉色像是陰天。”周秀才礙於近二十年的交情,實在不好意思把懷疑他偷燭台的事直接說出來,於是就開始繞彎子。周秀才問道:“重貴,今年收成如何?”鮑重貴說:“還可以,就是年年借牛用麻煩,年三十下午我拾了個巧,村東老劉家全搬南京去替他親家照看生意,臨走把地和牛都變賣了。我咬牙買了他家的那條大牯牛,你猜多少錢?”他看看周秀才沒反應,又繼續說:“才一錠銀子。”周秀才突然插話說:“喲,你還存有銀子?”鮑重貴說:“嗨!都是我親戚借的。”周秀才老婆是個直腸子,她聽丈夫說話繞彎子,忍不住了,直截了當地說:“重貴呀,你和良清是近二十的老交情了,你要是有困難就直接說一聲……”鮑重貴搶話頭說:“嫂子客氣了,就一錠銀子,幾個親戚也都給麵子,我一張嘴也就湊夠了,要是湊不齊,我當然會過來向嫂子借羅。”周秀才老婆站起身,拉長了臉:“借比偷好。”甩一句“當啷”響的話走了。鮑重貴一聽這話刺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愣了半天,才問周秀才,周秀才一五一十地把懷疑他偷了銀燭台的事兒說了出來。這鮑重貴差點沒氣昏過去,半天才說:“良清,你也懷疑是我?”周秀才說:“哪還能長翅膀飛了不成?”鮑重貴有口難辯,蒙受了這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