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世俗神話(10)(3 / 3)

凡間吃過蟋桃的,除了前麵提到的周穆王外,再有一位就是漢武帝。

《漢武帝內傳》記載。”元封六年四月戌晨,武帝迎西王母承華殿前,但見西王母在群仙女簇擁中冉冉從空中下降,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緩,腰佩分景之劍,頭上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橘鳳文之鞋,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神人也。”

西王母由一位雲鬢花顏的仙女攙扶登上承華殿,這個仙女就是董雙成。西王母與漢武帝相談移時,抽出袖中的五嶽真形圖送給武帝,並命董雙成送給武帝四個蟠桃,漢武帝吃後隻覺通體舒泰,齒根生香,於是小心翼翼地將桃核收起,準備栽種,西王母笑道:“此桃三千年一結果,中夏地薄,種之不生。”漢武帝吃過一次蟠桃之後,對於這種難得一見的仙果念念不忘,它的美味,尤其是食後在體內所產生的奇異效果,使得漢武帝為之垂涎不已。

當時有一位著名人物叫東方朔,為人特別滑稽,他是以文章求仕的,在中國這樣一個講求謙虛的國家裏,他居然極力表彰自己,文中寫道:“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見,征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如今二十有二,身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是以冒死再拜以聞。”

當時漢武帝就認為他文辭不遜,高自誇飾,初僅令他待詔公車而已,但不久他竟然獲得漢武帝的青睞,不次擢升,官至大中大夫。做官後,東方朔劣性不改,時常捉弄朝中大臣,更有甚者,他酒醉之後,居然在殿柱上撒尿,這簡直是不可原諒的荒唐行為,然而漢武帝竟然一笑了之。何以漢武帝對東方朔如此寬容呢?一般朝臣均不明就裏,其實是因為東方朔曾經長途跋涉,登上昆侖山,為漢武帝偷過三次蟠桃的緣故。

東方朔能偷到蟠桃就與董雙成有關。董雙成是以二八年華成仙的,神仙永遠不老,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也就仍然是二八年華。大家都認為神仙是很幸福的,事實上神仙也有說不出的苦,何況董雙成充其量就是王母娘娘的侍婢,一切行動都不能自主,天天就見那幾個人,做那幾件事,對著偌大一個蟠桃園,真是說不出的寂寞與空虛。突然有一位英俊高大的男子前來跟她聊天,自然是芳心大慰,更何況這人說話又是如此風趣?董雙成表麵上也時常顯得十分嚴肅,她內心裏最愛聽的還是東方朔那些越軌的、毫無顧忌的話,聽得她臉上時紅時白,東方朔也就順手牽羊把蟠桃弄到手,所以有時一個人膽小就辦不成事,東方朔敢於在皇帝麵前放肆,敢於在神仙麵前放肆,他就活得很瀟灑。

漢武帝把吃過的桃核,一個個謹慎地收藏起來,一直傳到明代。據《宛委餘編》記載:“洪武時,出元代內庫所藏蟠桃核,長五寸,廣四寸七分,上刻‘西王母賜食武帝蟠桃於承華殿’十四字。”既然核長五寸,想來蟠桃的體積必然碩大無比,想想今天的水蜜桃,想想當年的蟠桃,該不會流口水吧。

明代以後,已經沒有西王母與蟠桃仙子的任何記載。然而西王母是一位法力無邊、雍容華貴的美婦人,蟠桃仙子更是一位絕世的美豔少女,已經深植人心。雖然曆史中不再出現她們的事跡,然而舞台上及繪畫中,卻大量扮演及描摩她們的形象,杭州城裏的望仙橋和昆侖山上的瑤池,總給人無限暇思。

◎龍公主戲神珠

燕窩島有個小仔,家裏很窮,十五六歲就到老板船上去當夥漿仔(漁船上燒飯、做雜工的男孩子)。夥漿仔敦厚老實,手腳勤快,還吹得一手好漁笛。

一天早晨,漁船揚帆出海,撒網捕魚。可是拉上來一看,網袋空空的。他們換一個洋地又一個洋地(漁民出海捕魚的漁場),撒了一網又一網,千萬不肯空船攏洋。

老大看夥計們一個個愁眉苦臉,便對夥漿仔說:

“夥漿仔呀!吹曲笛子吧,讓大家消消愁,解解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