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少年強則國強(1 / 2)

進入縣學的時候,鄭勳睿非常鎮定,甚至囑托等候在外麵的鄭福貴,不要著急。

得益於在縣學的學習,他的考試作為安排在學堂之內,但並未在三十人之列,這裏麵有家族和權勢的原因,也有鄭勳睿自身之原因,畢竟被退婚的事宜,對於任何一個讀書人來說,都是傷及到顏麵的事情,若不是教諭先生沒有特別的追究,他甚至有可能失去此次參加縣試的資格,所以想著能夠排到前三十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鄭勳睿的座位在第六排的第一個,也就是第五十一名考生,這個位置說起來也是不錯的,要是文章寫的好,一樣能夠得到重視。

應該說進入到學堂裏麵去考試,心情是最為重要的,在縣學參加學習的所有學子之中,隻有很少的幾個人是排名在三十名之外的,這對於個人是不小的打擊,進入學堂坐下的時候,鄭勳睿就親眼看見了幾個被排斥在三十名之後的同年,臉上的神色很是不好,坐下之後就低頭了,基本不看別人,也不關注學堂裏麵的情況。

相反,被安排在第一排的劉榮,臉上露出的是淡淡的自信的笑容。

鄭勳睿表現的非常平靜,進入學堂的時候,他甚至對著誌得意滿的劉榮微微點頭,讓劉榮非常的驚愕,差點就來不及點頭示意。

坐好之後,鄭勳睿很快感受到不一般的目光,那是教諭先生的目光,這目光裏麵包含著期望,也包含著一絲絲的無奈。

安排考生的作為,教諭先生有建議權,但沒有決定權,畢竟縣試與教諭先生是有著利害關係的,若是在縣學讀書的學子,能夠有很好的成績,那就證明教諭先生的能力是不一般的,故而縣試有明確之規定,教諭先生不得幹涉其中任何的事宜。

辰時,縣試正式開始。

首先是禮房司吏宣布縣試之諸多規則,除開鄭勳睿等極少數人之外,其餘人都是清楚縣試規則的,大家表麵上聽的很仔細,其實早就在想著該如何的寫文章了,接著是知縣大人訓話,這也是慣例,知縣大人簡單的說幾句話,結束語的時候,會直接點出縣試的題目。

知縣大人出的題目,讓鄭勳睿感覺到震驚,居然是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這是鄭勳睿和教諭先生對話的時候,引用的中庸之中的一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好學的人,離智者也就不遠了,竭盡全力去做任何事情的人,距離仁者也就不遠了,時刻將榮辱記在內心的人,距離勇者也就不遠了。

隻要是學習四書五經的學子,不可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但考試就是這樣,越是看似簡單的題目,考試的難度越大,因為要從這些經典名句之中分析出來其他的道理,難度太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的聖賢,已經做過無數的分析和剖析,該說的全部都說了,要求這些參加縣試的學子領悟出來新的道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知縣大人宣布考題的時候,鄭勳睿捕捉到了教諭先生的臉部表情,教諭先生的臉上抽搐了一下,但很快恢複了正常。

考生正式開始動筆書寫文章,也就是按照題目的要求,寫出來一片八股文章,若是能夠提出來精辟的論點,或者是集合古今聖賢之話語,按照自身的意思很好的表達出來,都是上乘之作,肯定是會得到重視的,通過縣試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鄭勳睿略微思索,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一篇文章引入到他的腦海裏麵,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這是後事選入到高中課本之中的範文,影響是非常之大的,搬到這裏來,稍微的做一些修改,何愁不能夠通過縣試。

他很快開始動筆,按照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和大結的格式要求,首先簡單解釋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這句話的意思,接著筆鋒一轉,套入少年強則國強之論點上麵,開始了洋洋灑灑的論述:

“。。。欲言國之少年,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之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唱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