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家底(1 / 2)

朝廷的聖旨很快下來了,對於鄭勳睿剛到延安府,就斬殺了神一魁和不沾泥,予以了表彰,同時詔告各地,同意鄭勳睿在延安府設立衛所,聖定為延安衛,鄭勳睿兼任衛指揮使,麾下的軍官,可自行任命,報備兵部就可以了。

不過獎勵是一毛錢都沒有,僅僅是口頭表彰,這也可能是鄭勳睿已經從戶部得到了一萬兩黃金,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不要想著從朝廷得到銀子了。

這意味著鄭勳睿可以擁有五千六百軍士。

不過衛所軍隊,在如今軍隊的建製方麵,地位是最低的。

如今強悍的軍隊,基本都實行雇傭製了,各級軍官的稱呼也不一樣,大都是總兵、副總兵、參將、副將、遊擊將軍、守備、把總等等,衛所軍隊的稱呼,依舊是衛指揮使、千戶、百戶、總旗和小旗,就連流寇都知道,衛所軍隊是不堪一擊的,除開會種田,其餘什麼事情都不會幹,和農民一樣。

鄭勳睿無所謂,反正他擁有的軍隊,從此就稱呼為鄭家軍了,再說軍士人數的多少,完全由他自行掌控,表麵上是五千六百人,實際多少,那要看他的財力如何了。

按照朝廷的規定,延安衛可以擁有五千六百軍士,一個衛所下轄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個千戶所下轄是個百戶所,每個百戶所兵員一百一十二人,每個百戶所下轄兩個總旗,每旗兵員五十六人,每旗下轄五個小旗,每個小旗十人。

指揮使下設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衛鎮撫、經曆、知事、吏目、倉大使和副使等武官,其中指揮使和指揮同知,都是正三品的品階,可惜這樣的品階,根本無人在意,特別是在文官的眼裏,屁都不是一人,衛所正三品的衛指揮使,見到了四品知府之後,還要行禮,戰時可能還要受知府的節製。

衛指揮使最為要命的是軍官設置,五千六百人,各級有品階的軍官,總人數達到兩百六十人以上,平均二十人之中,就有一名軍官,要知道這些軍官之中,還沒有算上最基層的小旗,這樣的軍隊,若是按照品階來落實軍官,軍官人數多,耗費自然大。

兩千二百多流寇,經過嚴格甄別,其中一千八百人被挑選出來,加入到鄭家軍之中,七十多人被斬殺,這些都是神一魁原來的骨幹,剩下的人,除開年老體弱的放回故裏,其餘的勒令在膚施縣郊外耕田種地,不得隨意離開,否則格殺勿論。

訓練的事宜,有鄭錦宏和楊鶴兩人直接負責,必須進行嚴酷的訓練,特別是思想認識上麵的轉變,必須要改變過來,若是發現有流寇的氣息,立即革除。

經過如此的整合,剛剛成立的鄭家軍有軍士兩千六百人。

軍官的任命,鄭勳睿認真思考了,改變稱呼是不可能的,這是朝廷的規定,不能夠違背,但軍官數目的多少,他可以控製。

鄭錦宏、楊鶴兩人出任指揮同知,洪欣貴、洪欣濤、洪欣瑜三人為千戶,設立二十六名百戶,五十二名總旗,暫時不設立小旗。

鄭錦宏兼任衛鎮撫,這個職位異常的關鍵,直接管理軍紀。

接下來就是盤家底了,鄭勳睿從京城帶來的一萬四千兩黃金,暫時沒有動,還有玉蜀黍和甘薯種子,此外就是繳獲的糧食,數目還是不少的,從不沾泥那裏繳獲了糧食兩千石,從神一魁處繳獲的糧食更多,接近三千石,如此糧食的總數接近五千石了。

這些糧食,是鄭家軍發展下去的關鍵。

延安府各地糧食的價格,讓鄭勳睿都是倒吸一口涼氣,每石糧食的價格達到了十兩銀子,幾乎是南方的五倍了,如此高昂的價格,官吏都難以承受,老百姓根本買不起。

五千石糧食,維持兩千六百人一年是足夠的,所以這些糧食,鄭勳睿是不可能拿出賑災的,那樣可能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至於說兵器,目前來看是足夠了,繳獲的兵器,以及兵器庫裏麵的武器,足夠裝備了,不夠的就是棉甲了,這個可以慢慢來想辦法。

錢財暫時不能夠動,鄭勳睿的目光轉向了戰馬,延安府各地最缺的就是戰馬,戰馬的價格也是非常高的,比阿拉伯馬差不少的南番馬,每匹的價格也在八十兩銀子以上,而且還買不到,朝廷的大軍到陝西來剿滅流寇的時候,幾乎是強行征收戰馬的,除開士紳富戶能夠抱住家裏的馬匹,其餘的不能夠幸免,都被征收了。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