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鄭家軍最大的特別,是絕無克扣軍餉的事宜,對於那些家人知道消息之後,跟隨而來的家人,還能夠特別的照顧,至少這些人購買的糧食,鄭家軍可以保證低價。
剛剛招募進入鄭家軍的軍士,很快感受到了這一點。
消息很快在四周傳開了。
報名的人很快多起來。
到了八月的中下旬,鄭錦宏開始叫苦了,符合要求的人,遠遠不止兩千人,一些看著特別優秀的苗子,因為人數的限製,可能不能夠被招募到鄭家軍之中,這看來是很可惜的。
也就在這個時候,鄭勳睿的命令來了,暫時不限製名額,合格的就招募進來,但有一點要求,那就是必須要經過嚴酷的訓練,才能夠真正成為鄭家軍的軍士。
半個月的時間,招募了四千人。
這讓鄭勳睿都覺得奇怪了,榆林鎮哪裏來的這麼多人啊,要知道這裏遭受了連續四年的災荒,情況甚至比延安府還要糟糕,很多的邊軍都跑了,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去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走不動了,隻能夠留下來等死,而且饑荒期間,這裏也餓死了不少人,鄭勳睿來到延綏鎮的路上,看見的人就不是太多,而且青壯更少。
考慮到這些事情之後,鄭勳睿開始仔細觀察這些軍士,一些招募進來的軍士,似乎是懂得一些基本的軍事知識,本來在榆林鎮這個地方也不能夠算是奇怪,可想到何耀武貪墨那麼多的軍餉,軍士平日裏是不可能訓練的,這讓他對招募的軍士的來源,產生了懷疑。
揭開這個謎團的是鄭錦宏。
鄭錦宏也注意到這一點了,榆林鎮衛、所、營、堡等地方的軍士,人數不是很多,經過大半個月的核實,各級軍官都實實在在的上報了數字,不敢隱瞞,害怕巡撫大人調查追究責任,最終統計起來,邊軍總人數隻有三萬五千人,而且這些軍士之中,中年人以上的占據很大一部分,青壯是非常少的。
親自參與過調查的鄭錦宏,對於軍士的來源同樣產生了懷疑,他安排斥候到這些新兵中間,吃喝在一起,終於知道了,這些人絕大部分來自於延安府的州縣,其中米脂、葭州、綏德等地的占據很大一部分。
鄭勳睿在延安府各地的名氣是非常大的,鄭家軍的名氣也不小,而且鄭家軍的軍士之中,就有不少人是延安府本地人,一些家人也跟著來到了榆林鎮,這些軍士和家人的宣傳,讓鄭家軍成為了延安州縣不少人羨慕的軍隊,這一次鄭家軍決定開始招募軍士了,延安府各地的人自然是蜂擁而至了,家裏有種地的人,加之留在家中,糧食消耗也大,還不如加入到鄭家軍之中去,要是能夠立功,說不定來日還能成為軍官。
這些來投軍的人,一部分是脫離了流寇隊伍前來的,他們當然知道一些基本的軍隊要求,所以在招募的時候,表現是很不錯的。
這些人也帶動了榆林本地的一些青壯,他們雖然是軍戶,可沒有軍裝,沒有餉銀,就是種地,看不到前途,索性加入到鄭家軍之中去,要知道鄭家軍的大帥是巡撫大人,如此榆林的那些軍官,也不敢繼續欺負他們,要求他們承擔無法承受的賦稅了。
招募事宜八月二十日結束。
正是酷暑季節,訓練隨即大規模的展開。
訓練的事情,鄭勳睿不需要太多的操心,他目前需要操心的事情不少,手裏有那麼多的黃金白銀了,接下來就要大量的購買糧食,南方秋收季節結束的時間不長,應該是可以購買到大量糧食的,此外就是楊賀究竟聯係的怎麼樣了,戰馬可是最為關鍵的東西了。
當然還有榆林鎮的衛、縮、營、堡的軍官軍士,這些人不可能棄之不顧,畢竟鄭勳睿是延綏巡撫,這也是他的職責之一,該穩定的地方還是要穩定的,盡管說銀子耗費的有些冤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