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益鏈條(1 / 2)

漕運總督府,東林書屋。

堂堂的總督府衙,居然有所謂的東林書屋,這不能不說是笑話,這一切,都是源於萬曆年間的漕運總督李三才,當年李三才以右僉都禦史的身份,出任漕運總督,其權勢遠不能和如今的鄭勳睿比較,李三才被魏忠賢視為東林黨人的巨魁,與東林黨領袖顧憲成的關係非常好,當年萬曆皇帝挑選內閣閣臣,顧憲成曾經力薦李三才。

李三才在漕運總督府專門設立了東林書屋,其實就是總督大人的書房,後來崇禎皇帝為東林黨人平反,在南方士大夫和商賈的要求之下,漕運總督府衙門的東林書屋再次恢複。

鄭勳睿剛剛上任,尚未顧及這些稱呼,不過他也明白了,東林黨人在南直隸的影響是巨大的,能力也是絕不一般的,前任漕運總督楊一鵬看不慣東林黨人,但也不敢得罪東林黨人。

鄭錦宏、楊賀、王小二等人,悉數在書屋等候。

鄭勳睿和徐望華走進書屋的時候,幾個人都站起身來了。

首先開口的是鄭錦宏,他是最清楚鄭勳睿心思的。

“少爺,屬下看到東林書屋幾個字,就很不舒服。”

鄭勳睿看著鄭錦宏,笑了笑,慢慢開口了。

“錦宏,你的意思我明白,不過暫時掛著這東林書屋的牌子也挺好的,這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要注意東林黨人在南直隸的影響,東林黨人在南直隸可以呼風喚雨,就連漕運總督府衙門都有東林書屋,這讓我決不能夠忽略他們,再說你們每次到衙門來,看到這塊牌匾,也能夠明白其中意思,這是最好的警醒,不著急,就讓它掛著,還沒有到拆下來的時候。”

說完這些話,鄭勳睿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了,楊賀與王小二負責偵查淮安府城以及漕運等等諸多情況,今日正是來稟報情況的,從九月初一開始,一直到九月二十,曆時二十天的時間,楊賀與王小二兩人,帶領兩百斥候,重點偵查漕運的情況,從浙江杭州一直查到了山東的夏鎮,這一段京杭大運河長達三千一百八十六裏地,是京杭大運河最為重要的一段,楊賀等人重點是了解漕運存在的弊端,以及暗中左右漕運的力量。

楊賀首先開始稟報。

“屬下和王將軍一行,主要對漕運情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四大方麵的問題,不過屬下覺得偵查時間不長,不敢說所有偵查情況都是正確的。”

鄭勳睿點點頭,這樣的偵查畢竟不是作戰時候的偵查,丁是丁卯是卯,有些情況不可能深入了解也是正常的。

“第一個問題,漕運幫派眾多,各自組成大大小小的力量,從漕運中獲取利益。”

“從杭州到夏鎮,大大小小的幫派多達百餘,他們不僅是從漕運之中獲取利益,也時常因為管轄水域事宜,相互發生火拚,甚至是內訌,這些幫派之中,最為出名的是所謂的十大幫,分別是山陰幫、杭州幫、蘇州幫、無錫幫、常州幫、高郵幫、清河幫、徐州幫、宿遷幫和夏鎮幫,他們各自控製一段水域,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漕運幫派獲取利益是通過三種手段,分別稱之為積歇、攤牌和投文過堂,這裏麵非常負責,屬下和王將軍偵查許久,也隻懂得大概。”

“所謂的積歇,就是歸納了客店、倉儲、貿易、運輸、借貸等等為一體的模式,每一處的城池,俱由幫派負責積歇,那些漕運船隻若是不聽從幫派之安排,就不要想著能夠順利裝船和運送漕糧。”

“所謂的攤牌,就是幫派的日常開銷,俱由漕運船隻負責,每年都必須要納貢,否則就無法順利的裝船和運輸漕糧。”

“所謂的投文過堂,就是每一幫漕運的船隻,每到一地,都需要繳納一定的銀子,如此才能夠順利的運輸漕糧,否則被幫派卡住了,根本無法運輸,一旦漕糧變質,所有損失都是漕運船隻自行負責。”

楊賀說到這裏的時候,徐望華的臉色已經有了一些變化,須知他是要具體操心的,如何整治漕運的重任在他的肩上。

“第二個問題,漕糧的征收存在很大的問題。”

“漕糧分為三等,運抵京師之後,按照上等中等和下等三種成色驗收,上等漕糧稱之為精米,每石六兩銀子的價錢,中等漕糧每石四兩銀子,下等漕糧每石三兩銀子。”

“各地征收漕糧,多少都是固定的,不過如今出現的問題是,官府征收漕糧的時候,有些地方不征收糧食了,改為征收銀子,譬如說一家百姓應該納漕糧一石,則是按照最高標準的精米,征收白銀十兩,之所以要征收十兩白銀,是因為漕糧是有損耗的,這些損耗全部由百姓承擔,征收銀子之後,交給商賈負責籌集漕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