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漕兵丁的軍餉,與其他衛所相同,其軍餉撥付的渠道不一樣,兵部和戶部將軍餉撥付到總督府,總督府將軍餉撥付給都指揮使司,衛漕軍隊不直接與兵部聯係,屬下仔細清理了近三年來的軍餉撥付情況,戶部每年應該撥付的軍餉為十一萬兩白銀,以及九千石祿米,三年總和為三十三兩白銀,以及二萬七千石祿米,可戶部實際撥付的軍餉,隻有十萬兩,祿米沒有撥付。”
“據屬下了解的情況,戶部與漕運總督府有過約定,衛漕兵丁的軍餉大部分都是總督府負責,至於說來源,戶部沒有說。”
“屬下查閱了總督府撥付的軍餉,三年總計為二十二萬兩白銀,除開戶部撥付的十萬兩白銀,總督府實際拿出了十二萬兩白銀,平均每年四萬兩白銀,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今年衛漕兵丁的軍餉尚未撥付,故而兵丁也沒有拿到手。。。”
鄭勳睿的臉色已經有些難看了,他本來以為衛漕兵丁貪墨的數量不大,可鄭錦宏查閱賬目的情況,表示衛漕的軍官貪墨了太多的銀子,衛漕兵丁的軍餉每月是五錢銀子,加上五斛祿米,折合起來大約是二兩多銀子,可祿米戶部沒有撥付,也就不可能發放,這樣算起來,四千多的兵丁,每月需要的軍餉僅僅兩千多兩銀子,全年下來也就是兩萬多兩白銀。
一千二百三十五名軍官,平均折算下來,每月需要的軍餉也就是四千兩左右,全年下來就是五萬兩白銀。
兩者合計,全年七萬兩白銀,可以解決全部的軍餉。
兩年時間,都指揮使司全額發放軍餉,也就是十四萬兩白銀,總督府撥付了二十二萬兩白銀,這其實的空餉高達八萬兩白銀。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算上漕運黑幕獲取的錢財,衛漕軍官可謂是肥缺了。
難怪衛漕兵丁無論如何都要堅守,鄭勳睿記得很清楚,崇禎八年和九年,流寇分別進攻鳳陽府城和廬州府城的時候,衛漕兵丁因抗擊不力,朝廷曾經準備調防,可遭遇到了強烈的反對,後來有人出麵活動了,才避免被調防。
鄭勳睿需要走的就是這條路,讓衛漕兵丁全體調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其實他很清楚,衛所製度早就崩潰了,北方的衛所軍隊更是名存實亡,基本都改為募兵製,衛漕兵丁之所以還能夠保留衛所軍隊的製度,皆應漕運的黑幕。
此次在總督府衙的會議,除開兼任衛漕都指揮使的鄭錦宏參加,衛漕軍官其餘沒有一人參加,鄭勳睿也不會通知衛漕軍官參與的。
“鄭總兵調查的情況,諸位都聽見了,漕運存在的黑幕,基本被革除,如此情況之下,總督府衙不可能拿出來那麼多的銀子,養著這些養尊處優的衛漕軍官和兵丁,讓他們吃空餉,他們也不要想著繼續從漕運之中獲取到錢財了,故而衛漕兵丁必須整饋,否則無法維係,我想聽聽諸位有什麼看法,有什麼好的建議。”
討論進行了大半個時辰,每個人都提出了建議,無非是杜絕吃空餉的情況出現。
最後發言的是馬士英。
“大人,下官建議,實行調防,將衛漕兵丁悉數調遣到南京京營,從南京京營調防部分的軍士,成為衛漕兵丁,至於說需要的人員多少,屬下的建議是三千人,有這麼多衛漕兵丁足夠了。”
馬士英的建議,很快得到眾人的認可。
衛漕兵丁從一萬八千人調整為三千人,相信皇上是高興的,戶部也是願意的,唯有兵部需要做一下工作的,好在兵部是張鳳翼直接管轄,所以漕運總督府提出整合衛漕兵丁的奏折,可以保證通過。
眾人的意見統一之後,鄭勳睿迅速做出了安排,奏折當然是徐望華草擬。
三天之後,有關調防衛漕兵丁的奏折送往京城,鄭勳睿寫的幾封信也送往京城。
奏折送走之後,鄭勳睿鬆了一口氣,關於漕運方麵的事宜,基本到位了,接下來的重點就要放到鄭家軍上麵了,特別是有關火器方麵研發的事宜,手裏有了充足的銀子,完全可以放手進行火器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