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新的考驗(2 / 2)

“洪門的事情穩妥了,我也就放心了,下一步應該要考慮鄭家軍的事情了,鄭家軍擁有了足夠的戰馬,但擁有的火器數量遠遠不足,特別是火炮,南京的火器局,距離淮安距離不遠,我考慮是不是專門拿出來一部分的銀子,用於火器的研製方麵。”

徐望華顯得很是吃驚。

“大人,鄭家軍擁有的火器不少了,至於說火炮,若是能夠花費一些銀子,也能夠買來的,屬下沒有覺得火器不足啊。”

鄭勳睿再次搖頭,他很清楚,火器的研製,根本得不到朝廷的重視,一方麵是因為火器的研製被視作“奇巧”“下作”之類的勾當,基本沒有錢財方麵的支持,精通火器製作的工匠被朝廷控製,也沒有多少的地位,第二方麵是朝廷嚴格控製火器的研製,隻有軍隊能夠擁有火器,其他任何人都不準擁有,第三個方麵就是缺乏銀子的問題,朝廷早就是捉肩見肘,根本拿不出來多的銀子研製火器。

登萊兵變之後,大明京城和南京的火器局,基本就沒有做什麼事情了,那一次大量火器和火炮的損失,讓皇上的看法出現了重大的改變,不再相信火器可以打敗後金韃子。

鄭勳睿研發火器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他需要的是很好的改進火器和火炮,譬如說南京禮部左侍郎畢懋康發明的燧發槍,這個根本沒有引發朝廷注意的火器,其實是槍械製造的重大進步,隻要很好的研究和不斷改進燧發槍,讓其發射不是那麼費勁,讓紙彈殼早點出現,燧發槍就將成為所有對手的夢寐。

其次是火炮,更要大幅度的改進,目前威力最大的紅夷大炮,悉數都是實心彈,這與古代的投石機沒有太大的不同,紅夷大炮必須要能夠發射開花彈,和弗朗機一樣,那才算是真正威力巨大的火炮。

當然做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銀子,如水般的銀子投入進去,才可能有效果。

銀子方麵,鄭勳睿暫時不著急,他能夠想到辦法,憑著繳獲漕幫的銀子,都能夠支撐好長的時間了。

“徐先生,火器和火炮的研製,必須要引發鄭家軍的高度重視,我的目的不是從西夷購買火器,而是要自行研製火器,而且需要研製出來最為厲害的火器,至於說研製的方向,我有一些考慮。”

徐望華看著鄭勳睿,目瞪口呆,要不是鄭勳睿親口說出來,打死他也不敢相信,鄭勳睿居然對火器也有一定的研究。

“徐先生,我想到了湯若望,他如今還是在欽天監吧,你想想辦法,將湯若望調到漕運總督府來,主持這軍器局的事宜,少不了這位高參啊。”

“這件事情,屬下可以負責做好,屬下時辰和湯若望聯係,其實他在京城也沒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的,湯若望還有一些同僚,都是從西夷過來的,在京城也沒有什麼事情。”

“嗯,還有京城軍器局的那些工匠,他們留在京城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而且過低的待遇,讓他們難以養活家人,你擬出來一個奏折,我想辦法請內閣次輔張大人幫忙,將這些工匠調遣到南京來,至於他們是不是去南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望華點點頭,他隱隱明白了鄭勳睿的打算。

“對了,還有在兵部的薄玉,聽說至今還是一名從九品的副使,甚至連家人都養不活了,這個人一定要調過來,還有南京禮部左侍郎畢懋康大人,這些人,都是要調到淮安來的,不管采用什麼辦法,該給錢的地方給錢,反正這些人必須到淮安來。”

鄭勳睿的話說到這裏,徐望華總算是明白了,這不是要設立軍器局的前兆嗎,不過也無所謂了,隻要有錢,一切都好辦,南京的軍器局,早就破落的不像樣子了,那裏的設備是齊全的,隻要想想辦法,掏出一些銀子來,一些設備就能夠運送到淮安來,至於說軍器局選址在什麼地方,那是下一步考慮的事情了。

徐望華離開之後,鄭勳睿打開了信函。

看著看著,他的臉色微微變化了,原來京城裏麵再次調整了六部的尚書,其中引發他注意的是楊嗣昌,此人出任兵部尚書,接替張鳳翼。

楊嗣昌也是曆史上有名的人物,評價同樣是毀譽參半。

同時唐世濟出任了左都禦史,正式掌控都察院。

這表明東林黨人的力量增強了,內閣之中有錢士升和侯恂,都察院有唐世濟。

從這一點上麵,鄭勳睿看穿了皇上,不就是想著玩平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