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旅順口(2 / 2)

為了盡量的掩蓋行蹤,大軍不會進入到城池之中,因為人數眾多,而且都是騎兵組成,所以也隻能夠走官道。

離開淮北,進入山東的兗州,鄭勳睿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和多年前遊曆時候的感覺一樣,淮北是一片富庶和繁華,就連官道上的人都是眾多的,可兗州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官道上的人不是很多,看麵目表情也不是很好,很多人的表情都是麻木的。

楊賀與王小二偵查到的情報,不斷的傳遞到鄭勳睿這裏。

山東尚未從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等人的叛亂之中完全恢複過來,作為大明王朝的門戶,山東承擔的責任是很重的,自從旅順和雙島等地被後金韃子占領之後,登州和萊州等地,就成為了前線,時時刻刻要愈發後金韃子的侵襲。

也正是因為作為海防的前線,這裏的百姓,負擔是很重的,不僅僅承當正常的賦稅,還要應對增加的防禦後金韃子增加的賦稅。

百姓自然是難以承受的。

得知這些情報,鄭勳睿隻能夠暗暗搖頭,登州和萊州成為海防的前線陣地,這樣的安排是沒有錯的,可是後金韃子是絕不可能從旅順和雙島發動進攻的,後金韃子曆來不重視水師的建設,曆史上的大清王朝,水師建設是一塌糊塗。

麵對如此的實際情況,登州和萊州隻要做好日常的防禦事宜就可以了,不需要增加百姓的負擔,至於說增加賦稅的事宜,讓鄭勳睿想到了漕運黑幕,這些增加的賦稅,怕是落到了某些人的腰包裏麵去了,所謂用於防禦事宜,純粹是無稽之談。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軍全部進入了登州。

或許是經曆了太多的戰爭和廝殺,山東的百姓對行進之中的大軍,沒有感覺到什麼稀奇的,加之快要過年了,絕大部分的百姓都是呆在家裏的,官道上趕路的人不多,一般都是做生意的商賈。

一些商賈,看見了大軍之後,當然是要猜測的,不知道又出現了什麼事情,若是哪裏出現了流寇,那麼他們做生意就需要避免,不過這一路的大軍,行軍的速度很快,快的這些商賈根本跟不上,所以盡管滿腹懷疑,但那些商賈也沒有完全放在心上,畢竟沒有聽說山東哪裏出現了騷亂,再說馬上就要過年了,軍隊調防也是有可能的。

鄭家軍進入山東,鄭勳睿本來應該是通報給山東巡撫朱大典的。

不過鄭勳睿沒有這樣做,他給皇上寫去的奏折,通報的事宜由兵部直接負責,而且需要保密,反正鄭家軍的補給不需要山東當地負責,這就省去了接洽所耽誤的時間。

朱大典是老資格的巡撫,以都察院右副都禦使的身份兼任山東巡撫,為了維持山東的穩定,也是耗盡心血的,要知道龍遊的叛亂的時候,登萊巡撫孫元化,已經山東巡撫徐從治,以及後來繼任的登萊巡撫謝璉,都出現了意外,其中孫元化被孔有德生擒,後來回到京城被斬首,徐從治和謝璉悉數戰死。

十二月二十七日,兩萬五千大軍悉數進入到蓬萊城。

大軍進入蓬萊城,沒有引發太多的波動,兵部的敕書早就到了山東和登萊,為了掩飾此次的行動,對外一律說是軍隊調防,故而能夠穩住周遭的百姓。

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發,一直到二十七日,曆時五天的時間,兩萬五千鄭家軍將士,才全部抵達蓬萊城,這樣的行軍速度,鄭勳睿是很不滿意的,可他也沒有辦法,一路上主要還是考慮到保密的事宜,若是行軍的動作太大了,引發了百姓的猜疑,乃至於山東各地的動蕩,那這次作戰的計劃,就無法保密了。

此次的行動,大軍攜帶的糧草不少,這也是拖慢行軍速度的原因之一,鄭勳睿可沒有指望各地官府供給糧食,鄭家軍的軍紀軍規是非常嚴格的,沿路絕不準騷擾百姓,否則軍法處置,盡管是寒冬臘月,可夜晚歇息的時候,大軍還是在野外安營紮寨。

一路上也沒有任何的官吏接洽和迎接,這樣看上去更像是換防的軍隊。

抵達蓬萊城的時候,鄭勳睿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有引發什麼波動,大軍的行動還是完全保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