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江湖傳說(1 / 2)

春天到來,春暖花開,秦淮河更加熱鬧了,岸邊的柳樹吐出新枝,綠色的新芽隨風擺動,秦淮河河麵碧波蕩漾,這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往。

每年這個時候,秦淮河是最為熱鬧的,今年的情況更是不一樣,鄉試、會試和殿試都結束了,大量的學子返回家鄉,其中絕大部分的南方學子,專程來到秦淮河,將科舉考試落榜的鬱悶,發泄到這裏,或者是在這裏找尋安慰,秦淮河的姑娘,善解人意,讓這些落榜的讀書人,在這裏找到了知音,對自身的學識不再看低。

說的直白一些,不少落榜的讀書人,到這裏來找尋自信,伺機發泄。

這本不是壞事情,秦淮河讓很多失意的讀書人能夠有發泄的地方,不至於沉淪。

此時的秦淮河,遠不是前些年的風景了,因為出現了幾位絕代風華的青樓女子,引得無數的讀書人,甚至是一些達官貴人前往。

南京也是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影響最大的地方,特別是在劉宗周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之後,對於東林學子以及複社、應社的讀書人是很重視的,導致這些讀書人自視甚高,也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注意。

東林書院、應社和複社的影響,在南直隸也是受到了一些影響的,關鍵是在淮北,漕運總督鄭勳睿對東林學子不感興趣,不支持複社和應社,雖沒有明確打擊,但其所轄的官府之中,基本沒有什麼東林黨人,特別是總督府以及淮安府,東林黨人沒有立足之地。

更多的東林黨人、複社和應社的讀書人,開始聚集到南京和蘇州等地,他們抨擊朝政,議論得失,在言語中展現自身的抱負,而鄭勳睿自然也會成為他們議論和抨擊的對象。

這樣的議論,自然是傳到秦淮河的,在不少的青樓,一些讀書人甚至公開貶損鄭勳睿。

表現最為激烈的,是在南京有著不小名氣的、被譽為四公子的陳貞慧、侯方域、冒襄和方以智。

四公子的身份都是不一般的,陳貞慧是原太子少保、左都禦史陳於廷的兒子,盡管陳於廷已經去世接近兩年的時間,可在南京和蘇州一帶的影響還是巨大的,侯方域是現任內閣輔臣侯詢的兒子,其影響力更是不一般,可謂是標準的官二代,冒襄出身官宦世家、曾經被董其昌極力的讚譽,而方以智則是左僉都禦史、湖廣巡撫方孔炤的兒子,方孔炤接任湖廣巡撫的時間不長,因為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一帶流寇逐漸開始壯大,五省總督盧象升不再兼任湖廣巡撫,專門負責剿滅流寇事宜。

四公子在南京的名氣很大,在秦淮河的名氣更大。

秦淮河不少青樓女子,對四公子是另眼相看的,才子佳人一直都是千古流傳的美好故事,秦淮河的姑娘,大部分都接受過專門的培育,琴棋書畫皆通,她們雖然地位卑賤,但渴望美好的生活和愛情,四公子這類有聲望的讀書人,當然是她們青睞的對象。

而四公子的言行,在秦淮河自然是有著不一般的影響。

不過四公子名氣雖然大,卻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們的科舉之路都不是很順暢,四人都是生員的身份,甚至沒有能夠中舉,四人的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陳貞慧三十三歲,侯方域二十歲,冒襄和方以智都是二十七歲,他們中間除開侯方域比鄭勳睿小三歲之外,其餘都比鄭勳睿的年紀大,所以他們議論赫赫有名的殿試狀元鄭勳睿,總是顯得底氣不足。

四公子能夠有著如此之大的名氣,主要還是依賴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

侯方域小小年紀,已經成為複社的領袖之一,陳貞慧子從父業,是名副其實的東林黨人,冒襄是應社和複社的骨幹,方以智同樣是東林黨人,不得不說,他們是有文采的,家境也是非常殷實的,父輩更是不一般的人物,故而他們得到了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讀書人的吹捧,年齡雖然不大,可名氣卻是很大的。

按說他們議論和抨擊鄭勳睿,應該讓鄭勳睿的名氣很不好的,可事與願違,正是因為他們的議論,讓鄭勳睿成為秦淮河的風雲人物。

鄭勳睿與楊愛珍之間的故事,已經無法保密,在秦淮河早就傳開了,讓這件塵封很久的事情被翻檢出來,是因為盛澤歸家院的掌櫃徐佛家。

徐佛家曾經因為一件事情,專門到淮安去央求鄭勳睿,本來是沒有抱著多大指望的,卻得到了鄭勳睿的盛情款待,其所央求的事情,也辦好了,鄭勳睿如此的講義氣,身居如此的高位,尚且能夠善待地位卑賤的徐佛家,這在秦淮河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