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勳睿決定要將李岩招致麾下,李岩這樣的人才,正是他所需要的。
李岩本是士大夫之中的一員,卻具有江湖義氣,同情百姓的遭遇,在朝廷征收曆年拖欠農業賦稅的時候,拿出了自家的糧食幫助無法生存的農民,由此得罪了官吏和士大夫,遭受到排擠,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剝奪功名,被迫淪為流寇,士大夫之中如同李岩這種認識的人太少,盡管有些人的名氣很大,可惜真正牽涉到自身利益的時候,還是毫不猶豫的站在士大夫的隊伍裏麵,對於老百姓的疾苦,隻是在嘴上說說而已。
李岩有學識有能力,可以說李自成在短短半年時間之內迅速的崛起,與李岩有著決定性的關係,而且李岩所提出來的一些意見建議,是有著不俗遠見的,若是李自成完全按照李岩的提議去做,那今後的發展之路,還真的說不準。
當然鄭勳睿也有條件,那就是李岩必須要絕對的忠心,若是心懷異誌,那他毫不留情會滅掉李岩,在有著充足條件的情況之下,對於有能力的人,要麼就收歸麾下,要麼就滅掉,不要讓其成為自身的對手。
鄭家軍出兵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熊文燦和高起潛領兵來到洛陽府城之後,鄭勳睿就會率領鄭家軍,乘坐漕船回到淮安去了,停留在鞏縣碼頭的漕船,已經抵達洛陽碼頭。
鄭錦宏等人此刻是異常忙碌的,要將三十萬石的糧食運到漕船上麵去,還要將七十萬石的糧食,幫助洪欣濤運出洛陽府城,至少要押送到潼關去,還有俘虜的甄別等等事宜,可謂是忙的不亦樂乎。
此次繳獲的錢財也是不少的,李自成搜刮的錢財,全部都放在洛陽府城,被鄭勳睿照單全收,金銀珠寶價值達到了八百萬兩白銀,這個數字讓鄭勳睿吃驚,也對李自成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嘴上說著為百姓,可暗地裏卻大肆的斂財,要知道這些錢財的來路,也就是從紳士富戶或者是百姓身上搜刮出來的。
人無完人,誰都是愛財的,鄭勳睿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完全否定李自成,不管怎麼說,李自成造反也是想著過上好的日子,並且想著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可以理解,可由此就如同某些史書描述的,將李自成譽為聖人,那就是大笑話了。
鄭勳睿需要操心的事情不多,此番征伐,收獲頗豐,糧草和錢財都很多,李岩當然不會將這些錢糧交給熊文燦或者是吳甡,要不是考慮到與吳甡之間的交情,他甚至一粒糧食都不會留下的,如今留下了二十萬石的糧食,已經算很不錯了。
日漸消瘦的李岩,終於見到了陽光,他記不清楚被關押多長時間了,被帶出牢房,看著天空之中的太陽,李岩忽然有了一種求生的**,盡管他知道可能性不是很大。
大牢在府衙的前麵,走出大牢,繞過幾條巷子,就來到了府衙的前院,這裏是府衙的大堂,看著大堂的方向,李岩有些沮喪,不長時間之前,他還是這裏的主人,發號施令都有人聽從的,現在卻是即將殞命的階下囚了。
被關押的時候,李岩也想到了闖王,想到了義軍,不過依照他的感覺,義軍沒有可能攻下洛陽府城,能夠順利撤離就算是不錯了,不過李岩想到更多的是紅娘子,這個一心為了自己的癡心的女子,李岩很想彌補紅娘子,卻沒有機會了。
走路的時候,李岩的身體有些搖晃,在大牢裏麵的時間長了,沒有見到陽光,有些眩暈是很正常的。
走過了前院,來到中院的時候,李岩有些吃驚,他以為自己會被帶到大堂審訊之後,立即就定罪的,按照大明律,他完全可以被處死,並且不需要向朝廷呈奏。
很快來到了廂房前麵。
走進廂房,李岩看見了一個背對著自己的身影,他知道這人肯定不一般。
“李岩,你身為大明讀書人,並且高中舉人,本就是士大夫之中打的一員,不好好過舒心的日子,為什麼要想著造反。”
聲音傳來的時候,李岩有些恍惚,不過他很快清醒過來,既然都到了這步田地了,還有什麼好害怕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無非就是一死。
“在下是讀書人不錯,在下跟隨闖王造反也是不錯,可在下不後悔,現如今官吏盤剝百姓,士大夫貪婪無度,官府不管不顧百姓的死活,士紳富戶還要吸百姓的血,百姓要麼餓死,要麼造反,在下讀書幹什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若是想著庸庸碌碌,在下還不如不讀書,就做一個逍遙的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