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認為後金韃子的行軍速度是很快的,當然他更多考慮的是後金韃子野戰的驍勇,如此情況之下,他才會做出固守延慶州城的決定,因為後金韃子攻城拔寨並不擅長,加之他麾下有十一萬大軍,若是選擇撤離,很有可能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圍追堵截,形成重大損失。
洪承疇很清醒,他清楚麾下大軍打不贏後金韃子,後金韃子都是騎兵,衝殺的時候如同一道道的洪流,難以抵擋,再說朝廷各路大軍或多或少的存在恐金症,不要說麵對麵的廝殺,就算是看到了氣勢不凡的後金韃子,腦子裏想到的就是逃離了。
高起潛的信函也送到了延慶州城,洪承疇的作戰部署得到了監軍的支持,當然他明白,高起潛的支持,意味著皇上的支持。
隻是後金韃子遲遲沒有對延慶州城展開進攻,這讓洪承疇有些奇怪,他也派遣了不少的斥候,無奈的是這些斥候的偵查範圍不是很廣,往往就是在延慶州城附近進行偵查,不願意到更遠的地方去,如此的情況之下,洪承疇也不好強求。
麾下大軍的戰鬥力以及士氣,讓洪承疇很是擔心,他率領的五萬洪軍,應該說是有著一定戰鬥力的,基本不存在很多的恐金症,可隨著宣府三衛以及龍門衛軍士的加入,那些流傳後金韃子如何驍勇的傳聞,就在大軍之中蔓延,甚至是越傳越離譜了。
萬般無奈之下,洪承疇隻能夠派遣洪軍之中的斥候出去偵查,這應該是不符合規矩的,洪軍的斥候對於京畿的地形不熟悉,而且洪承疇固守延慶州城的作戰計劃,也是臨時改變的,這就意味著洪軍的斥候出去偵查的時候,還需要了解周遭的地形和路線,做好自我保護,這是很耽誤時間的,大戰隨時可能爆發,斥候若是不能夠了解諸多的情報,大軍必然陷入到被動之中。
終於,到了十月中旬,洪承疇得到了消息,後金韃子已經占領了昌平州城,並且在昌平州城暫時駐紮了。
洪承疇開始緊張起來了,後金韃子是不是會進攻延慶州城,監軍高起潛率領的大軍什麼時候實施增援,五省總督熊文燦已經與高起潛會和,是不是會成為先頭部隊,若是後金韃子不打算進攻延慶州城,轉而到其他地方展開進攻,那該采用什麼辦法抵禦後金韃子。
盡管想到的問題很多,但洪承疇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強延慶州城的防禦,在有限的時間之內不斷加固城牆。
宣府三衛、龍門衛和洪軍,大部分都駐紮在延慶州城外麵,畢竟戰鬥尚未開始,如此多的軍士不可能直接住進延慶州城的,州城內的百姓已經不多了,很多人選擇了逃離,他們不相信朝廷大軍能夠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隻有離開這裏、離開北直隸才是最為安全的。
獲知後金韃子駐紮在昌平州城的情報之後,城外的大軍開始陸續進入到州城裏麵。
選擇在州城外麵與後金韃子展開廝殺,無疑是愚蠢的,就算是洪軍也沒有把握戰勝後金韃子,何況在人數上麵,後金韃子占據有絕對的優勢。
駐紮在延慶州城接近十天的時間了,糧草的消耗是不少的,從京城方向運送糧草是不現實的,隻能夠選擇從宣府等地籌集糧草,洪承疇明白糧草的重要性,想要守住延慶州城,首要的就是保證糧草的充足,這樣才能夠長時間的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
一切的準備事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唯一讓洪承疇感覺到不舒服的,就是他負責指揮的這次戰鬥,麾下的大軍一直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無法主動發起進攻。
獲知後金韃子駐紮在昌平州城的消息之後,洪承疇再次給高起潛寫信,這次的信函裏麵,他明確提出了要求,一旦後金韃子展開了進攻,高起潛率領的大軍,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增援,至少給後金韃子造成威脅,洪承疇還提出了建議,以五省總督熊文燦率領的大軍為先頭部隊,率先展開進攻,他信任的也就是熊文燦麾下的大軍,畢竟是在河南與流寇多次廝殺的部隊。
十月二十二日,洪承疇再次獲得準確的情報,後金韃子已經朝著延慶州城的方向開進,看樣子是準備展開進攻了。
距離後金韃子入關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氣候也慢慢變得寒冷起來了。
洪承疇開始了最後的部署,延慶州城全麵進入到戒嚴的狀態,所有軍士全部進入到城池裏麵,城門每日裏僅僅打開一個時辰的時間,對於進出城門的人員嚴格檢查,沒有各級官府的路引,全部予以扣留,關進大牢裏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