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亨終於來信了,盡管時間上算是有些晚的。
信函之中,文震亨表明了態度,將不爭取到京城去,也就是婉拒出任禮部左侍郎,文震亨的這個選擇,讓鄭勳睿真正的鬆了一口氣,他很清楚,一旦文震亨選擇到京城去出任禮部左侍郎,那麼就意味著完全的效忠皇上,日後兩人之間很有可能成為對手。
偏偏文曼珊和文震亨之間的關係是很不錯的,文震孟去世之後,文曼珊將文震亨視為親爺爺,若是出現鄭勳睿與文震亨之間的直接較量,那對於文曼珊是巨大的打擊,也可能導致家庭內部的不穩定,這可是很致命的事情。
其實鄭家已經出現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周冰燕,周冰燕盡管是周延儒庶出的女兒,但在這個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時代,要求周冰燕反對周延儒是不可能的事情,鄭凱華在沒有辦法選擇的情況之下,很有可能休妻,如此才能夠真正保證鄭家大局的穩定。
如此情況之下,文震亨的這個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當然文震亨在信函之中,也委婉的提出來了,忠於皇上還是必須的,盡管說文震亨知道朝廷裏麵發生的一切,知道鄭勳睿所處的環境。
在這一輪的較量之中,鄭勳睿是處於下風的,特別是楊廷樞出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可以說是鄭勳睿失利的象征,誰都知道楊廷樞和鄭勳睿之間的關係,但楊廷樞還是選擇到京城去了,選擇了效忠皇上,這應該說對鄭勳睿的打擊不小。
鄭勳睿也通過這一輪的較量,發現了形勢對自身是不利的,若是任由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他很有可能僅僅剩下鄭家軍,最終不得不提前造反。
從整體的局勢上看,這是下下策,畢竟效忠皇上的人還是很多的,而且這些年因為鄭勳睿的努力,保持了漕運的暢通,整合了淮北以及陝西等地,讓大明王朝搖搖欲墜的形勢也得到了適當的粉飾,在很多人看來,大明王朝似乎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了。
但這些功勞,全部都記在了皇上和朝廷的身上,與鄭勳睿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打爛重建和有效的繼承,兩者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鄭勳睿必須要做出選擇了。
漕運總督府,書房。
討論已經進行了好一會的時間,一張碩大的地圖鋪在地上,上麵已經畫了好一些符號。
鄭勳睿的表情異常的嚴肅,徐望華、鄭錦宏、洪欣貴、洪欣瑜、鄭凱濤、蘇從金、蘇蠻子、王小二、梁興力和李岩等人都站在一邊,看著鄭勳睿。
文坤在複州,徐吉匡在西安,趙單羽在鳳陽,曹馳在金州,這四人無法參與此次的分析討論。
楊賀、洪欣濤以及王允成等人也是應該參加的,不過他們結束了講武堂的第一期學習,已經回到了複州和西安等地,至於說劉澤清,鄭勳睿還不敢特別信任。
按照道理來說,徐佛家也應該參加的,但鄭勳睿不想讓家眷知道這些事情,不願意她們擔心,畢竟女人的承受能力有限,過於擔心了,家庭內部難以穩定。
在鄭勳睿的內心裏麵,就算是鄭家軍的將士,同樣是親疏有別,他不得不萬分的謹慎,在他的規劃裏麵,大明王朝暫時的平穩需要維持。
“討論已經進行了這麼長時間了,你們大都認為我應該開始動作了,至少需要表現出來強硬的姿態,依托鄭家軍和淮北的地形優勢,逐步的控製山東、南直隸等地,用實力逼迫朝廷承認鄭家軍對山東、南直隸以及陝西等地的掌控,這的確是不錯的建議,也是我們下一步應該考慮的主要戰略,淮北與複州和陝西等地,相聚太遠,不能夠連成一片,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不利的,唯有讓這些地方能夠聯係起來,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增強實力。”
“掌控南直隸、山東以及陝西等地,存在一定的難度,這裏麵也有簡單和複雜的部分,陝西我們已經實際掌控,而且通過互市,基本控製了草原不少的部落,掌控山東的難度不是很大,畢竟我們已經控製了複州、金州、旅順和蓬萊等地,控製其他的地方,隻是時間問題,而且山東不會引發朝廷特別的注意,要說最難的就是南直隸了,畢竟這裏是大明的龍興寶地。”
“有人提議我們公開的和朝廷對著幹,依托鄭家軍的實力,逼迫朝廷答應我們提出來的諸多條件,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暫時不行,時機未到,後金韃子被我們鄭家軍打敗,損失慘重,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入關劫掠的,這表明北直隸能夠穩定不斷的一段時間,可這個穩定是有先決條件的,那就是朝廷需要拿出來大量的錢糧救濟,北直隸被後金韃子劫掠,百姓的損失慘重,若是沒有朝廷的救濟,根本不能夠維持,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夠讓皇上和朝廷轉移目標,必須讓他們對北直隸諸多的百姓展開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