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1 / 2)

崇禎十二年九月初五,皇上下旨,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右都禦史、漕運總督鄭勳睿,出任南京兵部尚書,不再擔任戶部尚書和漕運總督的職務,禮部右侍郎甘學闊出任戶部尚書、左副都禦使、漕運總督,原南京兵部尚書劉宗周,出任禮部左侍郎、右都禦史。

這道聖旨突然也不突然。

說是突然,是因為九月初五上午的早朝之後,聖旨迅速就下來了,而且在早朝的時候,內閣所有大臣,以及六部尚書、左右都禦史全部都是支持的,包括左都禦史楊廷樞,都表態支持這樣的調整,說不突然,其實有關調整鄭勳睿職位的傳聞,早就出來了,朝廷文武大臣都是知曉的,隻是不清楚具體會如何的調整。

鄭勳睿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從表麵上看,好像是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南京兵部尚書,其實就是代表皇上負責陪都以及南直隸的所有事宜,要知道南直隸的稅收,直接歸南京的戶部掌管,用於南直隸的所有開銷,這一項的權力就很大了,不過知道其中實情的人,是不會有這等看法的。

南京可謂是東林黨人的大本營之一,鄭勳睿與東林黨人是對頭,到了南京之後,不一定能夠施展手腳,再說南京兵部尚書受到的局限也是頗多的,南京的鎮守太監和守備勳臣,實際上控製南京京營,特別是鎮守太監,其實就是南京京營的監軍,兵部尚書想要調遣軍隊,必須要經過鎮守太監的同意。

鄭勳睿在漕運總督的職位上麵,做的風生水起,可謂是實際控製了淮北各地,就連原南京兵部尚書劉宗周,基本都無法插手淮北的事宜。

更加關鍵的是繼任漕運總督的是甘學闊。

眾人都知道甘學闊是東林黨人,皇上如此的調整,太有深意了。

聖旨下來之後,到處都是議論紛紛的。

皇上還有口諭,鄭勳睿不必到京城謝恩,直接到南京上任。

這等於是催促鄭勳睿盡早到南京去上任,不要在淮安耽誤時間,既然不用到京城來謝恩,那就不用什麼籌備,一旦聖旨到了淮安,接到聖旨的鄭勳睿,就要離開淮安,前往南京去上任了,根本不可能耽誤什麼時間,換句話說,鄭勳睿就算是想著在離開淮安之前做一些手腳,也不可能有時間了。

淮安,漕運總督府。

鄭勳睿的臉上帶著笑容,看上去很是輕鬆。

徐望華和鄭錦宏等人,臉色也很是平靜。

調整的消息,漕運總督府早就知道了,而且徐望華等人最終的判斷,認為鄭勳睿到南京出任兵部尚書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相關的準備工作早就在進行了,而且王小二已經帶著部分的斥候,提前趕赴南京,為鄭勳睿到南京做好一切的準備。

行動最早的就是洪門以及洪門錢莊。

早在一年之前,洪門就開始在南京暗中物色地方了,洪明成在請示鄭勳睿同意之後,花費銀兩在江寧縣買下了不少的宅子和土地,這裏麵也有鄭凱華的協助。

洪門在南京設立有辦事機構,此番鄭勳睿出任南京兵部尚書,那麼洪門的總部以及洪門錢莊的總部悉數都要遷移到南京去,鄭家軍也會調整部分的兵力,趕赴南京去,盡管南京曾經是大明朝廷的京城,但鄭家軍想要在南京找到合適的軍營,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可以說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做在了前麵,鄭勳睿到南京去上任,不需要操心洪門錢莊以及洪門總部的地點。

得到確切的消息之後,洪門以及洪門錢莊悉數開始提前搬遷了。

文曼珊、冬梅、徐佛家以及卞玉京等人,都要跟隨提前搬遷過去,劉澤清、洪欣貴等率領一萬鄭家軍的將士,沿途護衛安全,同時負責運送洪門錢莊的大量金銀珠寶等等。

唯一需要再次部署的,就是漕運的事宜了。

甘學闊出任漕運總督,可謂來者不善,怕是鄭勳睿前腳離開,甘學闊就要推翻以前所有的一切,可惜的是鄭勳睿已經做出了嚴密的安排,甘學闊上任之後,就知道他這個漕運總督,頂多就是背負一個名氣,什麼主都做不了。

再說鄭勳睿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可以代表皇上直接過問漕運的事宜,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這是屬於真正的權力,代表他過問漕運的事情不存在僭越。

“徐先生、錦宏,洪欣瑜,你們說說,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我估計最多三天之後,甘學闊就到淮安來上任了,皇上可是巴不得我早些離開,到京城去謝恩都免去了,這也讓甘學闊能夠盡早的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