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進展超乎順利,鄭家軍將士在蘇州葑門的周府動手,引發了士大夫階層巨大的震撼,不少士大夫表麵上順從,繳納了賦稅,暗地裏卻在關注即將到來的風暴,在他們看來,鄭家軍將士敢於在蘇州葑門的周府動手,那就是對皇上的大不敬,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京城沒有絲毫的消息,倒是朝廷裏麵諸多大人集體彈劾甚至是怒罵鄭勳睿,可皇上卻沒有絲毫的態度表示,這讓南直隸的士大夫徹底明白了,鄭勳睿敢於在南直隸強力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肯定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這種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說不定很快就在大明各地推行了。
官紳一體納糧進展順利,就連鄭勳睿都沒有想到,他總是覺得會有一些劇烈的衝突出現,畢竟朝中的大人力量可不小,那麼多官吏的老家都在南直隸,難道他們還不能夠鼓動皇上采取措施嗎,想不到皇上遲遲沒有什麼態度,應該是默認了官紳一體納糧的措施。
鄭勳睿很清楚,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也隻有在南直隸和複州等地能夠順利推行,因為他的心腹和支持者大量集中在南直隸,基本控製了這些地方,要說在陝西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短時間之內不易動手。
眼看著南京戶部的府庫漸漸的充盈起來,而紅門錢莊已經基本掌握了南直隸經濟的命脈,絕大部分的黃金白銀都存入到洪門錢莊,而洪門錢莊的票額與票根,已經在南直隸各地開始大規模的流通,鄭勳睿的下一步措施,集中到官吏的俸祿上麵去了。
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的事情是不成立的,大明官吏的俸祿低得可憐,若是沒有其他方麵的收入,不要說底層的知縣知州等等無法維持,就算是朝中的內閣大臣,也無法養活家人,畢竟伴隨身份的是家族的興起,在大明朝這樣的時代,要求內閣大臣家中就是看老婆孩子,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鄭勳睿已經是從一品的高官,可全年的俸祿算起來,也不到五百兩銀子,七品的知縣全年更是隻有六十兩銀子的俸祿,且知縣聘用的幕僚,也需要知縣私人掏出來銀子養活,甚至官服都需要官吏自己拿出來銀子置辦。
********從一定程度上說還是有道理的,若是大明各級的官吏,依靠俸祿無法體麵的生活了,那你要求人家清廉如水、老老實實做事情,那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淮北四府三州官吏的俸祿早就改變了,其補貼是俸祿的數倍,拿著這些補貼和俸祿,就算是官府之中的吏員和衙役,也可以過上體麵的生活,也唯有做到了這一點,鄭勳睿才能夠在淮北嚴格要求各級的官吏,發現有貪墨行為之官吏,嚴懲不貸。
在南直隸開始全麵征收商貿賦稅、以及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基礎之上,鄭勳睿可以考慮改變官吏俸祿的事宜了,不過需要做到這一點,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裁撤各級官府的衙役。
按照朝廷的規矩,各級官府的衙役是沒有俸祿的,平日裏可能會有一些補貼,這些補貼都需要各級官府自身拿出來銀子開銷,衙役的地位也是最為低下的,沒有誰瞧得起,不少地方的衙役,大都是無賴和混混,這些無賴和混混進入官府,成為衙役之後,想方設法的盤剝百姓,讓自己能夠活下去,這也就導致官府的形象很不好。
鄭勳睿擔任漕運總督的時候,大力清理了淮北四府三州的衙役,凡是有劣跡的衙役,一律開革,留下來的衙役,進行嚴格的考核,年紀大的也要開革,但可以給與一定的補助,同時給府州縣規定了衙役的具體數目,不得超過,經過如此的清理之後,衙役的俸祿也納入到官府的開銷之中,也就是讓衙役也有了正式的俸祿。
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還在進行的時候,鄭勳睿就已經開始考慮增加官吏俸祿的事宜了。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出去了,畢竟淮北四府三州的例子擺在那裏,應天府、蘇州府、鬆江府等地的官吏,不知道有多羨慕,聽到這樣的傳聞,各級官吏熱情高漲,做事情格外的賣力。
鄭勳睿也有難題,那就是南京六部的官吏,人數不少,這是一大塊的負擔。
在淮北的時候,鄭勳睿不需要考慮那麼多的事情,漕運總督衙門的官吏,同樣進行了裁撤,最終保留的隻有一百來人,可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的官吏,總人數達到了四百多人,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