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登基稱帝(1)(1 / 2)

八旗軍主動撤離山海關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京城。

文震亨和楊廷樞等人擔心的最後一件事情解決了,眼下他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鄭勳睿登基的事宜了,先皇三月十九日駕崩,現在已經是五月,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大明朝廷一直都沒有皇上,這是不正常不合適的。

五月初五,周延儒、徐望華、甘學闊、陳於泰、梁興力等人悉數趕到了京城。

鄭勳睿的家眷,最多還需要兩天的時間,也能夠抵達京城。

鄭勳睿要求南京六部都察院等機構五月底搬遷至京城,楊廷樞則是要求五月中旬,想不到五月初眾人就趕到了京城,這裏麵的道理,傻子都知道。

周延儒做過兩任的內閣首輔,。對於諸多的禮儀是非常清楚的,來到京城之後,皇上登基稱帝的事宜,他開始接手繼續籌備。

首先需要看黃道吉日,這皇上登基可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萬萬不能夠疏忽,不過這黃道吉日也有不同的看法,鑒於情況特殊,周延儒果斷的決定,將原來需要十二名道士共同測算、需要宗人府鑒準的黃道吉日,改為七名道士共同測算,且必須在一天時間之內測算出來,不經過宗人府鑒準。

測算的日期也做出了限定,必須是在五月份或者六月初,不能夠朝後推延。

周延儒甚至親自守在屋子外麵,等候結果。

黃道吉日很快確定下來,五月二十八日。

接下來就是年號的問題了,新皇登基,年號肯定是要改過來的,崇禎的年號不能夠繼續使用了,而且天下人都知道崇禎的年號不吉利,崇禎初年到十七年,災荒連連、戰亂連連,先皇甚至被逼自縊身亡,說明這年號出了大問題。

周延儒等人不是不明白先皇自縊身亡的原因,但他們不好也不能夠去追究其中的緣故。

經過了足足兩天時間的討論,周延儒和徐望華稟報鄭勳睿,年號確定為瑞元。

鄭勳睿沒有什麼意見。

接下來就是確定先皇的諡號和廟號了。

這件事情周延儒等人不敢討論,這是鄭勳睿拍板確定的事情。

鄭勳睿也很是幹脆,朱由檢的廟號為思宗,諡號為諄仁孝烈皇帝。

這是曆史上的稱呼,但其中也是蘊涵其道理的,對朱由檢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自不相同,就連官方都難以完全統一,好在這不是鄭勳睿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最後一件事情,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冊立皇後的事宜。

這件事情有些複雜,先皇遺詔傳為鄭勳睿,且將女兒朱徽娖下嫁給鄭勳睿,盡管遺詔之中沒有明確朱徽娖的身份,可低了肯定是不行的,當然也不一定說朱徽娖必須做皇後,畢竟文曼珊是鄭勳睿原配夫人,這一點天下人都知道,不可能做出改變。

再說了,鄭勳睿與朱徽娖之間根本就沒有舉行大婚的儀式。

冊立皇後本是皇帝的家事,但皇後娘娘母儀天下,與這天下的興亡也是有關係的,所以周延儒等人關心不算是太大的問題。

真正讓周延儒等人頭疼的,是鄭勳睿奇特的做法,那就是文曼珊等人都在外麵做事情,文曼珊是洪門錢莊的大掌櫃,名聲赫赫,這要是做了皇後娘娘,繼續在外麵拋頭露麵肯定是不行了,就更不要說做洪門錢莊的大掌櫃了。

還有冬梅、荷葉、楊愛珍、徐佛家、卞玉京和寇白門等人,那都是要冊封的,若是繼續在外麵做事情,豈不是惹得天下人議論。

周延儒等人不好在鄭勳睿麵前提及這些事情,倒是文震亨站出來了。

此時文震亨的身份最為特殊,他既是都察院左都禦史,又是文曼珊的三爺爺,說出來的話語當然是不一般的。

文震亨在鄭勳睿的麵前明確說了,包括文曼珊在內的所有夫人,都不能夠在外麵做事情了,既然來到了皇宮,那就要守在皇宮裏麵,繼續拋頭露麵,對皇上有著很不好的影響。

鄭勳睿聽見文震亨這樣說就著急了,洪門錢莊和調查署的作用太重要了,特別是洪門錢莊,對於王朝的興盛有著生死攸關的作用,而洪門錢莊一直都是文曼珊、卞玉京和冬梅等人直接打理的,要是三人同時離開洪門錢莊,肯定是有問題的。

鄭勳睿堅決不同意。

盡管說鄭勳睿在登基稱帝這件事情上麵,做出了不少的妥協,可是在牽涉到後宮的事情上麵,堅決不願意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