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完全收複遼河以西所有地方,剿滅八旗軍十餘萬人,這件事情在京城引發了巨大的轟動,長久以來,北直隸的士大夫、商賈和百姓,談及八旗軍都是色變的,在他們的心目之中,八旗軍就是惡魔的象征,想不到朝廷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全收複了被八旗軍占領了十多年的廣寧和西平堡等城池,打的八旗軍丟盔棄甲,這讓諸多百姓的信心大增,認為朝廷大軍徹底剿滅後金、收複沈陽等地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後金在北直隸一帶犯下的罪行太多了,崇禎年間八旗軍屢次進入到北直隸,燒殺劫掠,當時的朝廷大軍對此無可奈何,根本不敢和八旗軍正麵作戰,上下都患有恐金症,不僅僅如此,朝廷大軍奉命剿滅入侵的八旗軍,對八旗軍無可奈何,對百姓卻是一點都不客氣,有時候鎮壓和劫掠百姓的做法,甚至超過了八旗軍。
鄭家軍的軍紀軍規完全不一樣,他們進駐北直隸之後,秋毫無犯,心有餘悸的百姓對此剛開始是不大相信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鄭家軍將士真的是不騷擾百姓的,紀律相當的嚴明,而且北直隸各地因為遭遇到太多的災荒,人口銳減,鄭家軍將士還奉命幫助百姓種植耕地,秋收的時候也同樣是幫忙收割,但從不要求絲毫的報酬。
老百姓的想法非常的淳樸,隻要能夠有飯吃、有衣穿,能夠過上穩定的生活就可以了,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他們的願望一直都是無法實現的,自從鄭家軍進入到北直隸,皇上登基之後,情況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地方上穩定,官府關心百姓疾苦,軍隊保護百姓的安全,這樣的日子,是老百姓夢寐以求的。
讀書人和士大夫的變化也非常明顯,皇上登基之後,他們感受到明顯的變化,盡管說他們的利益遭受到明顯的損害,譬如說官紳一體納糧,譬如說明確限製租賃土地的租子等等,不過經曆了十餘年提心吊膽的生活,能夠徹底穩定下來,絕大部分的士大夫和讀書人也是無話可說的,大明各地逐漸穩定下來,老百姓的生活也安定了,這也讓士大夫和讀書人感受到了皇上的能力。
商賈是更不用說的,大明朝廷徹底放開了商貿交易,幾乎沒有了任何的限製,且商賈能夠賺錢,最為主要的還是老百姓能夠有能力購買貨物,隨著地方上的穩定,老百姓逐漸能夠購買一些貨物了,這也讓商賈能夠真正賺錢,當然,商賈主要還是麵對官府的,畢竟消費的主體依舊是官府和軍隊。
正是因為大明各地的穩定,讓皇上的威望達到了無以複加的高度。
一些士大夫和讀書人,認為朝廷需要徹底剿滅後金韃子,收複沈陽等地,創建大明王朝最大的輝煌,包括朝中的部分官吏也是這樣的認識。
紫禁城,乾清宮。
內閣首輔徐望華正在稟報朝中的諸多事宜。
禦案上麵放著調查署送來的情報,主要還是有關沈陽方麵的情報。
自縊身亡的洪承疇,臨死之前的書信,的確起到了作用,調查署秘密派遣到沈陽的人,聯係到了洪承疇舉薦的人員,這些人員全部都是漢人,一部分還在大清國的朝廷之中為官,他們不遺餘力的為大明朝廷提供情報,沈陽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們悉數都是仔細稟報的,這就讓調查署能夠時時刻刻都收集到有用的情報。
大清國的郡王阿達禮、貝勒碩托遭遇懲戒的事情,鄭勳睿已經從調查署獲取到了情報,此事內閣也知曉了,內閣部分人認為大清國已經陷入到不穩定的態勢之中,此時大明朝廷不僅僅是要封鎖遼東,禁止與後金的互市,同時要派遣駐紮在遼東的將士,朝著遼河開進,讓皇太極和八旗軍時刻都處於焦慮之中。
京城的民意也是如此,士大夫、讀書人和老百姓,都希望朝廷能夠出兵,最好是能夠一鼓作氣拿下沈陽,徹底剿滅八旗軍。
今日的商議,主要就是討論此事。
徐望華稟報完畢之後,鄭勳睿緩緩開口。
“因為議和的事宜,大清國的滿人權貴不滿意了,不過他們的怒氣不可能朝著皇太極發泄,也無法直接對準禮親王代善,故而就隻能夠對準漢人了,朕曆來看不起滿人的這些做法,此事也給諸位一個提醒,我大漢民族隻有懷柔天下、兼濟天下,才能夠真正的統領天下,若是唯我獨尊,同樣會引發諸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