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宏的臉色陰沉的可怕,仿佛是結了一層冰。
廝殺如此的慘烈,這是他沒有想到的,麾下大軍擁有的最大優勢毛瑟槍,因為氣候過於的嚴寒,難以發揮出來作用,這也是預料之外的,更加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多鐸的麾下竟然不僅僅是八旗軍,還有蒙古的騎兵。
按照鄭錦宏的安排部署,蘇蠻子率領的五千將士發起衝鋒,必定令豐鎮的八旗軍驚慌失措,他鄭錦宏率領的一萬將士,趁著八旗軍陣型大亂的時候,展開強有力的衝鋒,如此就能夠一舉打垮八旗軍,至於說由五千將士組成的預備隊,更大的作用是阻止八旗軍逃跑。
其實如此嚴寒的氣候之下,八旗軍根本不可能選擇逃離。
戰鬥廝殺已經持續了好長的時間,駐紮在豐鎮的八旗軍依舊沒有什麼動靜,朝廷大軍與八旗軍、蒙古騎兵的廝殺,距離豐鎮不過一裏地,如此近的距離,多鐸為什麼不命令麾下的八旗軍或者是蒙古軍馳援,難道多鐸有那麼自信,認為他派遣的軍士就一定能夠抵禦大軍的衝擊和廝殺嗎。
蘇蠻子非常實在,稟報的情況也是實實在在,廝殺很是慘烈,也異常的膠著,他麾下的將士占據了微弱的優勢,八旗軍的騎兵非常的驍勇,就是出於劣勢也絕不後退,倒是蒙古騎兵戰鬥力明顯弱一些,難以抵禦的情況之下,會四散逃開,如今將士的主要力量,幾乎轉向了拚死抵抗的八旗軍。
至於說戰鬥會在什麼時間結束,蘇蠻子無法預計。
蘇蠻子的稟報,讓鄭錦宏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的部署被多鐸看穿了,也就是說,多鐸命令八旗軍拚死抵抗,就是為駐紮在豐鎮的八旗軍爭取時間,迫使鄭錦宏率領的大軍強攻豐鎮,至於說想著讓八旗軍慌亂的想法,那是不可能實現了。
此刻,鄭錦宏想到了皇上的囑托,看樣子皇上早就預計到此等情況的出現。
鄭錦宏迅速改變了部署,取消預備隊,一萬五千將士做好攻擊豐鎮的準備,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之下,八旗軍根本不可能撤離,會拚死抵抗,這是一場殘酷的廝殺,八旗軍異常的驍勇,稍有不慎自己就可能遭遇到失敗。
鄭錦宏忍住了內心的衝動,此刻他若是命令預備隊馳援蘇蠻子,相信廝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結束,可他不能夠這樣做,豐鎮到底有多少的八旗軍,有多少的蒙古騎兵,還是未知數,他麾下的大軍,必須要保持人數上麵的優勢,這樣才能夠壓著多鐸打,否則雙方陷入到混戰廝殺之中,勢均力敵,戰鬥結局就無法預料。
鄭錦宏焦急等待蘇蠻子戰鬥廝殺的結果,內心無比煎熬,這個時候,他感覺到時間過得特別慢。
多鐸的日子一樣不好過,傳令兵不斷的稟報,前方廝殺的八旗軍以及難以抵抗,損失非常的慘重,蒙古騎兵大部分都退出了戰鬥,不知所蹤了,若是還不馳援,那麼這兩千的八旗軍騎兵,將麵臨全軍覆沒的結局。
歸根結底,明軍進攻的人數上麵占據了優勢,而且明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八旗軍是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之下應戰的。
多鐸也想派遣軍士前去支援,可思來想去,他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原因很簡單,明軍的大部隊也沒有動靜。
多鐸相信,前來進攻的明軍,絕不止區區的五千人左右,至少在萬人以上,明軍在廝殺占據優勢的情況之下,都沒有派兵馳援說明其主力的作戰目的,就是全殲他多鐸率領的八旗軍,這個時候不能夠衝動,剩下的八旗軍必須要死死的守住豐鎮,依托豐鎮有利的地形,阻止明軍的進攻,現如今時間是最為關鍵的,隻要能夠抵禦明軍的進攻,等到天氣好轉的時候,他多鐸就能夠想辦法率領大軍迅速撤離了。
好幾個牛錄額真前來請戰,都被多鐸毫不留情的訓斥了。
這樣的情形讓多鐸有些無奈,下麵這些牛錄額真,也是想著打敗明軍的,不過這些低級軍官沒有看不到廝殺背後的東西,他們不知道明軍是有備而來,八旗軍若是輕易的出擊,很快就陷入到明軍重重包圍之中,到了那個時候,才真正是回天無力了。
鄭錦宏和多鐸都沒有想到,惡劣的氣候促使他們麵對麵拚死的搏殺,雙方都沒有了任何的退路,八旗軍沒有地方撤離,隻能夠死守,朝廷大軍同樣要拚死的進攻,鄭錦宏不想讓戰火蔓延到關內。
這或許是老天做出的決定,讓雙方麵對麵公平的廝殺,各自展現出來自身最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