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上的固執(1 / 2)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剿滅正藍旗的戰鬥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盡管說豪格自縊身亡,一萬多的八旗軍全部被剿滅,可朝廷大軍陣亡和重傷的人數也接近萬人了。

豐鎮之戰,以及此番的戰鬥,讓很多人都認識到了,八旗軍的戰鬥力的確是強悍的,若是八旗軍全部都集中到沈陽,拚盡全力守衛,朝廷大軍攻陷沈陽的時候,怕是要付出絕大的代價,自身的傷亡也是難以承受的。

周延儒、楊廷樞和熊文燦等人先後提出了建議,那就是采取圍困沈陽的戰術。

朝廷大軍已經占領了蓋州、耀州、海州、鞍山,以及鎮北關、安樂州和鐵嶺等地,西麵的遼河,北麵的遼南,都被朝廷大軍實際控製,大清國所占據的地方,僅僅剩下沈陽、遼陽、撫順和薩爾滸周邊的一些地方,可以說如今的八旗軍,已經被朝廷大軍牢牢圍困住了。

拿下遼陽、撫順和薩爾滸隻是時間的問題,朝廷大軍拿下這些地方之後,將從四麵八方牢牢的封鎖住沈陽周邊地區,徹底封鎖沈陽城池,采取圍困的戰術,等待八旗軍的供給出現問題,一旦駐守沈陽的八旗軍無法維持了,就是朝廷大軍發起總攻的時候。

這樣的部署利弊也是很明確的,有利的方麵是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朝廷大軍的傷亡,不利的方麵是消耗巨大,圍困沈陽的時間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夠真正見到成效,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沈陽城內的糧草供給才有可能真正出現問題。

不過朝廷大軍的供給方麵,沒有誰擔憂,憑借著朝廷的力量,足夠保證大軍圍困沈陽的所有開銷,皇上登基都五年時間了,當年沒有采取馬上進攻大清國的決定,而是選擇封鎖和圍困,禁止與大清國的任何互市,導致大清國出現內憂外困的局麵,朝廷大軍趁著這個時候進攻,結果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收複了被大清國占領的大部分地方。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

周延儒等人的心情是很好的,捷報一封接著一封來到了遼陽。

豪格及其麾下的正藍旗被徹底剿滅之後,駐守遼陽的八旗軍迅速撤離,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遼陽城池,經過周延儒等人的提議,得到皇上的同意之後,朝廷大軍的總部設立在遼陽,這裏成為了總指揮部以及皇上的行營之後,很快熱鬧起來。

駐紮在撫順和薩爾滸的代善,在得知豪格及其麾下正藍旗被明軍剿滅的消息,也迅速撤離了撫順和薩爾滸,快速抵達沈陽,鄭錦宏率領的大軍 ,也是兵不血刃的占領了撫順和薩爾滸等地,按照皇上的要求,鄭錦宏將總部設立在了撫順。

近二十五萬的朝廷大軍,分部在沈陽的周遭,對沈陽完全形成了合圍的局麵。

這一切都預示著,大清國存在的時間,已經可以用天數來計算了。

關於是不是直接進攻沈陽城池的事宜,皇上一直都沒有表態,目前大軍采取的是圍困的戰術布置,皇上之所以沒有表態,也是因為沈陽的周邊地區沒有完全穩定下來。

到了三月底,除開沈陽以外的其他地方,全部都被朝廷大軍占據。

包圍圈已經縮小,形成了以遼陽為點,左右輻射到撫順、薩爾滸、遼河、太子河,形成了一個方圓約兩百裏地的橢圓形防禦陣型。

就在周延儒等人以為,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牢牢的圍困沈陽,等到駐守沈陽的八旗軍糧草無法供給的時候,朝廷大軍發起進攻,一舉拿下沈陽,徹底滅亡大清國,可皇上的態度突然出現了變化,皇上決定要開始進攻沈陽城池了。

駐紮在沈陽的有滿八旗之中的正黃旗、鑲黃旗、鑲藍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以及鑲紅旗,除開已經被完全消滅的正藍旗,其餘的全部都集結到了沈陽。

從兵力上麵來說,八旗軍還有接近八萬人,基本都是精銳的軍士,而且沈陽城內還有不少的滿人,這些人組織起來一樣可以直接參與到戰鬥廝殺之中,也就是說真的開始廝殺的時候,守衛沈陽的八旗軍人數可能突破十萬人。

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而且周延儒等人可以想象,這十萬人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駭人的。

駐紮在沈陽周邊的朝廷大軍,總人數二十四萬人左右,應該說在人數方麵是占據了絕對優勢的,但這不意味著朝廷大軍就可以一舉拿下沈陽,徹底剿滅八旗軍。

這樣的強攻,造成的傷亡一定是很大的。

沒有人知道鄭勳睿內心的感受,穿越的他,對於曆史上大明王朝滅亡的一幕是刻骨銘心的,大明王朝滅亡的原因很多,穿越這些年以來,鄭勳睿逐漸的在糾正或者是摒棄造成大明王朝滅亡的諸多根源性的問題,譬如說天災人禍,譬如說朝廷之中成為痼疾的黨爭,譬如說官商勾結等等問題,不過他認為還有一個最大的根源性的問題,那就是大清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