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石壁留圖(1 / 2)

在山巔矗立良久,葉秋開始往回下山,返程倒是極其的便利。氣運四肢,通於丹田,縱身一躍,在樹尖一點,就燕兒般滑翔而下,隨後就在藤蔓處蕩了幾蕩,就地一個打滾就下到了小道上。雖然笨拙些,沒有閃挪騰移的各種技巧,也不如輕功高手淩空飛渡的瀟灑,但葉秋還是有種說不出的得意,砸吧著嘴好像還沒過癮似地。

此時暖陽已經正是當空偏南,當正午時。葉秋由於剛剛吃了無名果實也不甚餓,就回到了山洞,開始未來的打算。

細細想來,自己身上除了一本道士送的經書外就是清清白白了。當務之急自然是盡快走出大山,接觸修仙界,學習古文字,好正式開始修煉《培元訣》,提升自己的本領了。但葉秋對這個生死存亡之地大大不舍,加上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究竟如何,不要來個陰溝裏翻船、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烏龍。不如先在山洞裏多住幾日,把身體狀態調節到最好,並完完全全研究清楚體內暖流的功能作用,再做打算。

接下來葉秋就過著風餐雨露的生活了。每天天剛剛亮醒來就修煉清心訣,然後控製體內靈力按照培元訣中第一副圖的白線運行功法,一直到靈力耗盡體內經脈隱隱作痛才停下來。然後等體內靈力慢慢恢複,此時大概也到了辰時,於是開始爬山,鍛煉身法和體力,順便采摘些野果充饑,到了山頂就休息恢複體力,待到太陽正中,就飄然下山。然後在山洞中開始新一輪的修煉,再到靈力耗盡體內經脈隱隱作痛停下,又開始爬山鍛煉體力,黃昏時分下山。到了山洞再開始第三輪的修煉,最後認真回憶白線的走向,抱元守一,進入睡眠。

葉秋這麼安排自然是經過幾天認真研究和實驗後的結果,他發現體內經脈和靈力相輔相成,靈力若轉速太快,經脈難以承受很快也會疲勞,而控製好剛剛耗盡暖流且不傷到經脈時,靈力回複也快,並隱隱有些微的增加,這樣算來在不傷害經脈的情況下,一天三次修煉內力正是最快的修煉方法。而修煉的地方他也做過多方嚐試,但是無論是山澗外麵的清泉旁還是山峰峰頂或是小道上都不如山洞裏好,在山洞裏修煉時靈力也似乎更加順暢活潑。實際上這個山洞所在正是方圓百裏內靈氣最充沛的地方,不然道士也不會來此歇息。到了現在葉秋也隱隱感到體內靈力不是一般內力所能比擬,而是天地精靈之氣。

時間如流水,永不停息。聖人惜時如金,凡人視之如草芥。那些年輕時揮霍青春、醉生夢死之人,最後難免悔恨當初,痛哭流涕,隻不過這一切都是徒增笑柄罷了。

三個月的時間就這樣一閃而過,對於普通人而言不過是離死亡又近了三個月,對於大能力者而言不過是打了個盹,而對於葉秋而言卻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他即使不用靈力,隻靠身體的柔韌和強度就能輕鬆迅速登上山巔,一個來回不須三刻鍾。身體比三月前看起來仍然是孱弱纖細,但勻稱有力,一看就知道是身手敏捷之輩。隻是蓬頭垢麵,衣衫襤褸,又像是一個乞兒。

再看向他眼睛時,一瞬間就感覺星空閃耀、天地傾塌,心神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下一刻再看又是稀疏平常,沒有什麼出奇。這正是葉秋最近剛剛領悟的小技巧了,有一次在山外小溪邊看到一隻肥碩的灰兔在喝水,他正在琢磨暖流的作用,當運轉靈力通過麵部眼睛附近時,灰兔也正好看向他,不知怎的隻見灰兔一陣顫栗就掉下了水。葉秋經過幾天總結完善,終於發現了這一妙用,可惜這種技巧隻對一些飛鳥野兔之類的小動物有用,和棕熊老虎對視時,後者頭也不回甩頭就走,為此葉秋有些小鬱悶。

不過總體情況還是令葉秋很滿意的,經過他兩個月的不間隙地修煉,他終於突破難關,一口氣練完了十二幅圖,形成了周天大循環,體內靈力集中起來差不多有小指大小。但接下來的修煉叫葉秋有些絕望,不知是缺少了什麼東西還是機緣,靈力無論如何也感應不到相應白線的位置,或者感應到了也久久不能繼續走下去。葉秋猜想他畢竟是取了巧直接修煉圖畫的,這應該和文字經文部分大有關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葉秋不停地修煉,半個月後終於碰到了修煉的瓶頸,無論如何努力修煉效果也不理想,和前兩個半月相比根本就是龜速。葉秋知道他離開的日子大概到了。

然而看到這個自己九死一生,生活了整整三個月的山洞時,葉秋不得不感歎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料。

傷心低落了一陣,葉秋再次打開經書,認認真真又看了一遍,確認沒問題以後再次包好、吊在腋下、綁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