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來臨之前,汾城下又展開了一場大戰。
這場大戰最終以進攻方燕王府草草撤軍,在城下留下上千具屍體為結束。燕王府這次的進攻雖然又失敗了,但對汾城守軍方麵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他們絕沒有想到,在中午才剛剛敗走的燕王府居然會趕在傍晚之前又發起進攻。這是一種把生命不當回事的表現,更是一種浮躁的表現。
慕容鐵沒有和下屬們慶祝,也沒有獨自驕傲,隻是很認真的告訴下屬們:“趙棣沉不住氣了。”
他相信,隻要再撐過幾天,再抵擋住燕王府更加猛烈的幾次進攻後,勝利就將屬於他們。他們將重演太祖當年的輝煌,保衛汾城的人民,阻止趙棣的北上之路。
所以慕容鐵沒有驕傲,沒有惶恐,沒有畏懼,他所有的情緒最終彙成了兩個字:激動。
趙棣起兵後,燕王府一路北上,連攻九座城池,取得節節勝利,燕軍的士氣因此無比高漲。北方許多城市都無比擔憂,雖然不知躲在深宮裏的那位小皇帝是什麼想法,但想必也很是擔憂的。慕容鐵暗想若是自己在汾城阻擋住了燕軍前進的步伐,又是在太祖曾經創造過偉大傳說的地方,那自己不就成為了救國的大功臣?史書上還不給自己留下重重的一筆?
當年楚雲雪出征東西邊諸國,均是戰無不克,攻無不勝,被太祖譽為全勝將軍,更是在三十歲時被封為靖國武侯。自己的年紀和他差不多,但卻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的,未必就不能比他爬的更高。隻要這一仗取勝了,皇帝怎麼也不會吝嗇一個爵位給自己。
一想到這裏,慕容鐵就信心高漲,激動萬分。
夜裏的睡眠也因為這種心情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他今夜就是想睡,也無法睡著,因為城裏傳來了一陣又一陣的喧嘩聲。
汾城的背麵是一條大河,城中的漁民都是靠著這一條大河為生。而今天漁民在大河中發生了一個奇怪的事物,上百名漁民邀上附近的農夫齊心協力將這個事物打撈起來後竟發現,這個事物居然是一個塑像。
更讓他們無比驚訝的是,這個塑像居然是太祖的模樣!
消息傳到汾城,汾城的軍民都震驚了,慕容鐵也震驚了。
他們想到了關於太祖在汾城的那段傳聞,想到了太祖離開後汾城百姓自費卻又始終沒有現世的太祖塑像。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太祖塑像居然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這是什麼?這是祥瑞!
天大的祥瑞!
當慕容鐵看著太祖雕塑從北城門被緩緩抬進城的時候,隻覺得黑漆漆的天空中有一道榮光灑下,將自己籠罩在其中。
他淚流滿麵。
他堅信,這是天老爺在眷顧他,並且在冥冥之中暗示他,要他一定要取得勝利。太祖雕塑的現世和阻止燕王府北上這兩件事若是聯係起來,天下之人還不把他當成天賜靖國的福將?此役過後,他的聲望將會有多高?簡直是光宗耀祖,名垂青史!
巨大的幸福感和激動心情刺激著慕容鐵的戰爭神經,他恨不得現在就打開門去,反守為攻殺趙棣一個出其不意,親手砍下他叛逆的頭顱。
但他不會那樣做,因為他是慕容鐵。
若是汾城現在的守將不是慕容鐵,或許汾城早就沒了。正是因為他是慕容鐵,所以汾城一直還在。
楚雲雪曾經說過,自己手下的能人有很多,但真正有能力當元帥的人卻不多。四大護法不行,楚雲霜還差那麼一點,但慕容鐵卻行。於是他為慕容鐵向皇帝請旨,慕容鐵也因此離開了楚雲雪的軍隊,自立成軍。
所以越是在關鍵的時候,他越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失控。
“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是為帥者為將者必備的素質。”慕容鐵牢牢記得楚雲雪對他說過的話。
於是他連夜召集眾將開會。
“太祖顯靈庇佑他的江山,他的子民,同時庇佑我們。這是勝利的征兆。我們在艱難,恐怖,饑餓中忍耐堅持這麼久,終將迎來光明!”
慕容鐵坐的四平八穩,精神十足,用嚴厲的口吻鼓勵下屬。
“將軍,太祖塑像現世,趙棣必敗無疑。不如我們今夜傾巢出動,殺趙棣一個措手不及!”太祖塑像的出現影響了很多人,許多軍人都有太祖光環加持在自己身上的想法,仿佛隻要想一想那塑像在城裏,渾身上下就充滿了力量。
慕容鐵道:“我理解你們的心情,我們簡直是勝利在望。但越是如此,我們越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優勢。太祖塑像沒出現時,我們雖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也把汾城守衛的固若金湯。現在太祖塑像現世了,那趙棣還有什麼可能攻得下汾城?但你們要清楚,趙棣現在已經浮躁了,而浮躁的人容易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所以我敢肯定,明天他們還會展開更加凶猛的進攻,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太祖在看著我們,我們就更要拿出熱血與勇氣,不讓太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