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9時32分,在卡納維拉爾角聚集了上百萬人,觀看“阿波羅”11號飛船升空的壯觀景象。這一天天空晴朗,萬裏無雲,一枚“土星”5號運載火箭托著“阿波羅”11號飛船送入太空,飛船經過3天飛行後,於19日12時進入月球引力圈,飛行完全正常。20日淩晨,飛船到達距月球4500千米處,接到休斯敦飛行指揮中心的指令,飛船輔助發動機啟動,飛船減速,開始進入遠月點313千米、近月點113千米的月球軌道。經過2圈飛行,把軌道降到遠月點121千米、近月點101千米,繞月球一圈約2小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月球背麵飛行。在月球軌道上,航天員們做好了登月準備,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這個艙以“鷹”命名;科林斯則留在指令艙,這個艙以“哥倫比亞”命名。兩艙開始用呼號與休斯敦飛行指揮中心聯係,等待分手。
21日淩晨2時許,在飛船飛行到第13圈時,登月艙與指令艙分離。“鷹”艙點燃降落火箭,向月麵飛去。在“鷹”艙以8米每秒的速度下降到離月麵150米高處時,阿姆斯特朗發現艙下有一個直徑大約180米的大火山口。他手握操縱杆,給登月艙加足馬力,在5時17分避開亂石嶙峋的危險地方,選擇了最好的平坦著陸點,最後在月麵“靜海”的一角平穩降落,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向地麵飛行指揮中心報告:“休斯敦,這裏是靜海穀地,‘鷹’已安全著陸。”在地麵指揮的航天員查爾斯·杜克回答說:“祝賀你,靜海。你們跨越了濠澗,踏上了成功的彼岸,我們現在終於能喘口氣了。”阿姆斯特朗向窗外眺望,眼前展現出一個遍布隕石坑和大石塊的陌生世界。他和奧爾德林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走出去看一看這塊神秘的地外之地。他們認真檢查了艙內儀器、燃料裝置、著陸設備和氧氣供應情況,調查了周圍環境能否允許長時間停留,讓地麵控製中心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當一切都經過精確無誤的核對之後,按地麵指令,人類踏上月麵的曆史性時刻終於來到了。
11時56分,阿姆斯特朗打開“鷹”艙艙門,站在5米高的平台上,走下扶梯,幾級台階走了3分鍾,左腳先邁上月球第一步。在地球上收看電視的大約5億人,用驚奇的眼光從屏幕上看到了第一個地球人踏上月麵瞬間的情景。阿姆斯特朗在月麵上留下了第一個長約32.5厘米、寬約15厘米的人類腳印。他後來在敘述邁上月麵第一步看到的景象時說:“月麵是美麗的,仿佛上麵鋪著一層細細的炭粉,可以清楚地看到腳印。‘鷹’的支架好像陷了進去,實際上立得很穩。走路並不那麼困難,比在地麵模擬訓練輕鬆多了。”19分鍾後奧爾德林緊步阿姆斯特朗的後塵,從登月艙小心翼翼地走下來。當他走到月麵上時,不禁叫喊起來:
“啊,太美了廠但他環顧四周,又感慨萬千地說:“這真是一個荒涼而孤寂的世界。”
美國總統尼克鬆在白宮同月球上的兩位航天員通話,他說:“今天,對每個美國人來說,是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日子,對全世界的人類來說也是如此。由於你們的成功,太空已成為人類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接受了地麵人員的祝賀後,開始在月麵開展實驗活動。首先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塊金屬紀念牌,上麵鐫刻著:“1969年7月,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著陸的地方。我們代表全人類為和平而到達這裏。”然後豎起一麵美國國旗。阿姆斯特朗在月麵搜集月球岩石標本,和奧爾德林一起安裝激光反射鏡、太陽風探測裝置和月震測量儀,用攝像機拍攝月麵照片。由於月球的引力隻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月麵上行走,就像袋鼠那樣雙腳跳躍著前進,顯得輕飄飄的。他們在月麵活動了2小時31分30秒,搜集月球岩石土壤標本24.4千克。地麵控製中心告訴阿姆斯特朗:“你們把能拿到的一切都放人盒子裏帶回來。”於是,他們把月球岩石土壤標本帶回登月艙,關緊艙門,然後啟動發動機告別靜海,返回“哥倫比亞”指令艙,與相別28小時的科林斯在月球軌道上會合。
7月22日13時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揮“阿波羅”11號飛船離開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24日上午,在飛船返回途中,阿姆斯特朗通過電視向地麵發表了最後一次談話,他說:“一百年以前;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了一本關於月宮旅行的小說,他的宇宙飛船‘哥倫比亞’號從佛羅裏達出發,結束月宮旅行後,降落在太平洋。現代的‘哥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