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此時朱儁發布了不殺降兵的命令。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
在朱儁這邊的戰鬥完結之時,皇甫嵩和傅燮各自指揮的陣營也差不多結束了戰鬥。所有的戰鬥結束之後,皇甫嵩命人連夜清點人數,清理戰場。結果發現有黃巾軍有一萬八千多人投降。這還不包括躲在營帳裏沒有出戰的病殘黃巾軍和黃巾軍的家屬。這些人共計有三萬左右。其餘黃巾軍的命運不是戰死,就是重傷,人數高達四萬多人。波才領導的黃巾軍在皇甫嵩和朱儁的夾攻之下,就這樣全軍覆沒了。
這一場仗打下來,皇甫嵩領導的軍隊大獲全勝,而死傷人數卻不到六千,主要以步兵居多,騎兵傷亡的人數很小。最讓劉備感到驚喜的是,他四百多人的鱷魚騎士,還剩三百三十五名。在如此大規模,高強度的夜戰中居然能剩這麼多人,簡直是奇跡。劉備感激地跪在地上拜了拜蒼天,謝謝他老人家不分白天黑夜地保佑。
打完一場硬仗,接下來的事情自然輕鬆多了。第一件事情就是休整了,這是不必說的,就是鐵人也需要休息嘛。而第二件事情就是論功行賞了。
在戰鬥結束後的第三天下午,皇甫嵩在中軍帳裏召開了軍功分配的會議,討論軍功分配的問題。主要的大功歸屬大家都沒意見,全殲波才黃巾軍的頭等功理所當然地屬於皇甫嵩,全靠他英明神武,指揮有方,眾人一致表示沒有異議。
朱儁在全殲敵軍當中也起到了獨一無二的作用,這頭等大功有一部分屬於他,眾人也表示沒有異議。畢竟他是總指揮之一,也是中郎將,與皇甫嵩分享大功很正常。
那麼問題來了,殺死波才的功勞該歸誰呢?這個功勞可不小!幹掉敵軍主帥,即使沒有全殲敵軍,也是一等一的大功啊!
而波才是被劉備、張飛、曹操和孫堅一起幹掉的。此時,這四個家夥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都帶著友好的笑容。當然在皇甫嵩麵前,大家的臉上都得擠出友好的笑容。但是誰都沒有先開口。因為這幾個人精明白,誰先開口搶功誰就輸了。這可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如果你先開口說這是你一個人的功勞,立刻給領導一個壞印象。你這人自私自利!隻顧自己,貪圖功名,不懂得謙讓。就憑這一點大家就會嚴重鄙視你好幾十年!
其次,誰有功誰沒功,難道領導不知道嗎?你當領導是先天性失明,還是腦神經壞死?難道英明偉大的領導不知道該如何分配功勞?看把你急得,一開口就搶功!你眼裏除了眼屎,還究竟有沒有領導?
再次,就算功勞都是你的,這能跑得了嗎?要你急著先說?你不說會死啊!你能不能謙虛一點!又沒人要和你搶!你這麼急著先說,是不是不放心大家啊?是不是害怕別人先開口搶了你的功勞?你當你的戰友、你的同僚都和你一樣貪圖功名嗎?你這是在侮辱大家純潔的心靈和高尚的節操!
最後,你要是沉默或者推辭,說明你無意爭功,節操在無形之中飆升。即使你得不到功勞,得到功勞的人說不定內心還會產生愧疚感呢!說不定還會和你一起分享功勞呢!這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嗎?大家一起分享多美好!你又何必要先開口說這是自己的功勞呢!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為了表示自己的高風亮節,不貪功,不貪名,先開口說這功勞是別人的行不行?當然不行!
一是劉備、曹操、孫堅都處在事業上升期,這麼一件大功對誰來說都不是小事,事關前途,誰會那麼沒腦子隨隨便便地出讓重大利益。而且這些人都是人精,占了便宜絕不會有對不起人的感覺。不信你試試!保證你說這是誰的功勞,誰就會興高采烈地地接受,絕無半點推讓之心!
這二來,就算此人的腦子變成了人類的固體排泄物,決定把自己的功勞讓給別人,那目前這種狀況說功勞是誰的呢?假設有人提議這功勞是曹操的,劉備和孫堅不高興,這樣一下子得罪了倆。如果說這功勞是曹操、劉備和孫堅的,三人一起不高興,他們肯定會想這功勞本來是老子一個人的,這下子要三人平分,結果一下子全部得罪了。所以上上策就是笑而不語,靜觀其變,這才是沉默的精妙所在!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明白沉默——這個偉大的傳統文化,比如張飛,他現在就有點按捺不住。不過,他是個直性子,也不是為自己討功勞,主要是覺得殺死波才的功勞要是歸了自己,那麼朝廷會重視劉備這支軍隊。至於能撈多少銀子,能封多大官,張飛還真沒想過。
張飛撓撓頭,正欲開口,劉備就一把抓住張飛的手,然後瞪著他,緊咬嘴唇,這表情是事先約定好的,就是要張飛不要亂講話,以免得罪人。
但是張飛熬不住了,甩開劉備的手,幹笑了幾聲,說道:“哈哈,諸位,波才是大哥和我殺的!我大哥砍了這個王八蛋的脖子,我用蛇矛把他戳了個大窟窿!嘿嘿,這功勞非我們莫屬了!”他又得意朝著劉備說道:“是吧大哥!”
哈哈,這些人畢竟年輕啊!皇甫嵩在心裏暗笑道,終於熬不住了吧!一個個故作老成!可是畢竟閱曆不深呐!那我就接著看好戲囉!
其實,作為一個在官場裏打滾多年的老將,皇甫嵩怎麼可能不知道這裏麵的講究。他知道大家都等他發話。昨晚誰殺了波才,他也去調查研究過了,在他心裏給誰記什麼樣的功,給皇帝的奏章該怎麼寫,早就有了答案!他就是想看看這些年輕人在搶功的問題會有什麼表現,看看誰是當主帥的料,誰是當一般將領的料。他想提拔某人,必定會在每個細節上仔細長久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