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徐白的身體完全康複了,劉丹青很高興,選了一個晴朗的日子帶著徐白和劉德畫前往杏花裏拜見神醫黎正。
杏花裏離桃花裏雖然有點路程,但是騎馬或者騎驢絕對不會超過半個時辰就能到達。劉丹青家裏隻有一頭毛驢,不夠用,便向鄰居們借了兩頭毛驢,這樣一來每人都能騎上一頭毛驢。劉丹青還特地帶上幾隻雞作為禮物。
劉丹青一行一路上說說笑笑相當開心。徐白經過這段時間休養,顯得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路上不時地和陌生鄉民打招呼。
盡管百花鄉是群山裏的封閉村落,但是鄉民手藝精湛,充滿藝術細胞,用石磚把幾條主要的道路修得有模有樣,路麵上甚至有漂亮的圖案花紋。尤其是進入杏花裏的道路,路麵上竟有中草藥的圖案,栩栩如生。
徐白看了一眼路麵上的圖案,說道:“劉大哥,看來馬上要到黎神醫家了。”
劉丹青回頭有些驚訝地問道:“你又沒來過,怎麼會知道的?”
徐白指著路麵上的圖案反問道:“如果不是靠近黎神醫家,那為什麼地上的中草藥圖案會越來越多?”
“哈哈哈,”劉丹青大笑道,“小白,你看我這眼睛,隻知道看天,不知道看地。你說得沒錯,黎神醫的家——濟世堂就在前麵!”
“哦,濟世堂。”徐白讚歎道,“好名字!”
“濟世堂是我們百花鄉唯一的醫館,名稱自然不能太庸俗。”劉丹青說道,“聽說這名稱是黎家祖先起的,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時間了。”
徐白問道:“這麼說你們祖先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黎家祖先就開了這家醫館?”
劉丹青點點頭,說道:“嗯,差不多。”
越靠近濟世堂行人就越多,徐白等人不得不放慢行進速度。雖然和有集市的牡丹裏比起來,杏花裏不算熱鬧,但是因為神醫黎正的濟世堂開在這裏,使得位於山腳下的杏花裏經常人來人往,買藥的、賣藥的和看病的絡繹不絕。
毛驢越走越慢,徐白索性下驢步行。劉丹青看見徐白下驢,也翻身下驢開始步行,隻有劉德虎還騎著毛驢東張西望。
沒走多遠,劉丹青就指著前方喊叫起來:“小白,你看前麵那個大房子,人很多的那個,就是黎神醫的濟世堂了!”
順著劉丹青指的方向望去,徐白看見在前方一百多米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杏林,在杏林深處有一間很大的瓦房,和周圍矮小的瓦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間瓦房就是所謂的濟世堂了,其實它隻是黎正眾多房屋中比較大的一間瓦房而已。黎正的家是一個由六間大大小小瓦房組成的院子,濟世堂是前房,是黎正給人看病的地方。後房是一間和前房差不多大的瓦房,是黎家人的住所。左右兩側的廂房各有兩間,除了收留病人和給客人住,也用來擺放藥材和其他生活物資。
濟世堂前麵有很多擺攤賣藥的,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的中草藥市場。很多鄉民除了在濟世堂買藥以外,也會按照黎正開出的藥方直接從藥農手裏買一些新鮮的草藥,自己加工。畢竟黎正是醫生不是靠賣藥發財的商人,他家的人又不多,不能大量地加工藥材,所以濟世堂的藥材不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