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心存感動(13)(2 / 3)

在我們結婚的第二年裏,我懷了孕。我震驚得幾乎昏過去。按子健的話說,這是上天的謊,隻是為了考驗我們的愛情。

說實話,我愛這謊言!

尋找玫瑰

◎文/羅雪梅/譯

生命中有太多的荊棘,你必須記住去尋找玫瑰,尋找生活中最美的東西。

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要把16歲稱作“甜蜜的花季”。16歲的少男少女往往會掩藏起他們對成人生活的擔心和困惑,裝出一副趾高氣揚、玩世不恭、對傳統習俗不屑一顧的模樣。至少,我那時就是這樣。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孩子們都有這樣一種觀念:“及時行樂,明天可能不再有。”我也早下定了決心,高中一畢業就離開新英格蘭。

那時,我已經到了可以在暑假裏找份工作的年齡了。剛巧,鎮上的一家咖啡店在招聘女招待,別人讓我去找店裏一位名叫赫基的女主管。

赫基?這個可笑的名字倒是挺適合它的主人的:一個滿臉皺紋、身材矮小、衣著樸實的女人。她總是戴著一個發網,鼻梁上架著副呆板的角質眼鏡。

“別人要我找你。”我說,聲音裏帶著明顯的掩飾不住的疑問。

她看著我,微微一笑。“太棒了!”她高興地說。咖啡店工作很忙,而赫基手下的許多女招待都是新手。我們常常忘記客人點的菜,手忙腳亂、碰碰撞撞,真的是越忙越添亂。可赫基從來沒發過脾氣。她總是幫著擦掉灑在地上的咖啡或者拾起落在地上的盤子。她總說:“發脾氣有什麼用,於事無補嘛!我知道你們下次會更小心的。”我們忙的時候,她總是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催促我們。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總講著令人愉快、鼓舞人心的話。她和開車的小夥子、洗碗的工人開玩笑,誇他們英俊。當我們女孩子抱怨那“沉悶的”黑白製服時,赫基為我們買來了紅色的圍裙。“漂亮的女孩子需要色彩來裝扮。”她說。

在咖啡店的廚房裏,我注意到洗碟機上麵有一個盛著錢的玻璃罐。我問一個在那兒工作了兩年的女孩,那是做什麼用的。“噢,那是赫基的零錢罐,”她說,“她把它放在那裏以方便我們。你拿走你所需要的,然後盡你所能歸還。”

“你在開玩笑吧?”我說,“她怎麼知道放回去了多少?”

“她確實不知道,但她相信我們。”

慢慢地,不知不覺地,我們形成了一支工作效率極高的隊伍。赫基對我們如此的信任,激起了我們對別人的信心,也增強了我們的自信。不過,赫基的美好願望並不僅僅局限在咖啡店內。

赫基認識鎮上每一個進來喝咖啡的人。“你的腿治得怎樣啦?”她會問,“你找到工作了嗎?”她很年輕的時候就成了寡婦,這些人就成了她的家人。有一個叫約翰的小夥子剛退役回來,才結了婚。他開始做推銷工作,做得不太好。赫基知道,約翰和他的新娘生活拮據;她也看出約翰在一天天地消沉下去。一天早上,約翰落魄地坐在咖啡桌前。赫基走過去,說:“約翰,咱們做個交易:這個月,不管哪一天,你若在中午前得到三份訂單,我們就在這裏請你吃午飯,以示慶賀。”一直到月底,約翰每天都在我們這免費吃午飯,而他的銷售生涯也步入了正軌。

赫基沒有生育,所以她把鎮上大多數的孩子都看成是自己的兒女。孩子們也都樂於向她訴說自己的苦惱。赫基從不去探究別人的私事,但總能想辦法緩和長輩與晚輩、丈夫與妻子之間的矛盾。有一句話她非常喜歡:“生命中有太多的荊棘,你必須記住去尋找玫瑰,尋找生活中最美的東西。”

不知從何時起,我變得一有機會就想去幫助赫基。夏天結束時,我發現我已不再是那個愛吹毛求疵的人了——我自己已經準備好去尋找玫瑰了。高中的前兩年,我差不多是在混日子。暑假打工後,我開始覺得我應該好好學習。我那樣做了——我和家人的關係更融洽了,我也喜歡上了小鎮和鎮上的人。

次年春天,赫基搬到佛羅裏達州,和她的姐姐一起住。我們一直通信,直到她去世。

距16歲的夏天,差不多有40年了。在這期間,我結了婚,養育了三個孩子。但赫基仍然留在我的心中,就如她常提起的玫瑰一樣清新美麗。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那個有著可笑名字的女人教給了我無論在什麼樣的年齡都能生活得甜美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