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應該放鬆一下?你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羅伯特常常會這樣問我。
“我想,我必須這樣做。”我說。我把草籽和花種撒在這一片我修整出的山坡上。也許有人會認為我走火入魔了,但我卻覺得,這是我對自然界的愛的表達。但是為了什麼呢?我不清楚。
現在,當我坐在門前的時候,我敢肯定,這條長椅應該被安放在“那邊”。“羅伯特,”我說,“我們把長椅放到小樹林裏去吧,到河那邊,快來!”
羅伯特好脾氣地一邊抗議著,一邊幫我把長椅搬過河去。我們跨過一座小橋,穿過小樹叢,來到一片林中清理出的樹蔭下。我把柳枝弄彎,插在椅背上。從林中找到一些圓木和樹樁,當成咖啡桌,擺在長椅旁邊。我坐下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但回到家裏時,一個想法一直纏著我,我覺得還有一件事應該做。我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傾聽自然》,這是一本自然風景畫冊,裏麵收集了自然山水的大幅照片和特寫。我拿出一張紙,在餐桌旁坐下來,寫道:
“歡迎光臨!非常高興你能發現我們這個特殊的地方。現在,請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翻開這本好書,讀一讀吧,你為這裏的一切添上了祝福。我們希望你能給我們寫信,告訴我們,你從哪裏來,說說你的見解……歡迎再來!”
我把這張紙條夾在書裏,再夾上一支筆,把它們放進一個塑料袋裏,然後,用一個木盒子裝了,帶到河對岸去。我把這些東西放在長椅的下邊。
“你打算把那本好書丟在野外,讓那些動物去糟蹋嗎?或者讓陌生人把它撿走嗎?”羅伯特不解地問。
“別出聲!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不久後,羅伯特和我離家外出旅遊。但是,即使身在外地,我還是不時想到那條長椅。回家來的當天,我幾乎迫不及待地衝過小河,衝過鬆樹和楊樹的小樹林,直奔那條長椅。
我緊張地將手伸向塑料袋,拿出那本自然風景畫冊,把它翻開。
一頁又一頁,幾乎每一頁的空白處,都留下了我們不認識的人的話語……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在此野營,發現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地點。
一位母親寫道,她抱著還是嬰兒的小女兒在這條長椅上坐過,她們看見兩隻鹿在這條小河邊喝水。“上帝保佑你,”她寫道,“你為人們創造了這麼美的一個去處。”另外一段感謝的話來自安迪,一位12歲的小男孩,他和父母從亞特蘭大來此旅遊。“這地方真太迷人了!”他感歎道。人們寫下了祝福的話語,甚至詩句,有的問道:“誰為完全不相識的人創造了這麼一個舒適的去處呢?”
我做這些到底為了什麼?一陣喜悅的浪潮湧上了我的心頭。回答漸漸清晰:為了與人們一起分享大自然的恩賜,也為了回報大自然的美好,把心中的祝願與人們分享。此刻我感到了加倍的幸福。
溫柔的花香
◎文/胥雅月
小夥子滿心溫柔締造的花香,我敢肯定,這是物欲橫流社會中的人們最最需要的心靈呼吸!
市區有一家花店,每次路過,我總想駐足停留,有時不為買花,隻想嗅嗅那富有特色的花香,一踏進那家花房,幾乎滿身心迎來一陣淡淡溫柔的花香。
開花店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他經營的思想很獨特,人長得英俊瀟灑。起初,見到他,很不理解他如此年輕卻選擇賣花,後來和他熟識,才知他有一顆如花的心靈,經營的理念充滿了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