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充滿血和淚的詩,表現了陸遊至死不變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正義事業必將獲勝的堅強信念。它傳誦千古,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愛國的人們。
賈似道誤國
◎文/佚名
賈似道麵對外族的侵犯,貪圖個人享樂,而不顧國家安危,欺上瞞下,一手遮天,終於招致國家的敗亡。
公元1258年,忽必烈分兵三路,進攻南宋。警報一個接一個送到臨安,把南宋王朝震動了。宋理宗任命賈似道擔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負責督戰。
賈似道原是個不學無術的浪蕩子,靠他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寵妃,才得了官位。他當上官後,什麼事都不幹,經常帶著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樂。這次,宋理宗要他上漢陽前線督戰,他隻好硬著頭皮去了。有一次,他聽說前麵有一隊蒙古兵,嚇得直打哆嗦,嘴裏連聲叫著:“怎麼辦?怎麼辦?”後來,蒙古兵搶了一些財物走了,賈似道才拍拍胸口,喘了口氣。
忽必烈攻城越來越猛。賈似道眼看形勢緊張,就瞞著朝廷,偷偷地派了個親信到蒙古營去求和,表示隻要蒙古退兵,宋朝就願意稱臣,進貢銀絹。忽必烈攻得正起勁,不肯就此罷休。正在這時候,忽必烈接到他妻子從北方捎來的密信,說蒙古一些貴族正在謀劃立他弟弟阿裏不哥做大汗。忽必烈急著想回去爭奪汗位,就答應了賈似道的請求,訂下了秘密協定。
賈似道答應把江北土地割給蒙古,並且每年向蒙古進貢銀、絹各20萬。忽必烈得了賈似道的許願,就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賈似道回到臨安,把私自訂立和約的事瞞得嚴嚴實實,卻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虜,吹噓各路宋軍取得大勝,不但趕跑了鄂州的蒙古兵,還把長江一帶敵人勢力全部肅清了。
宋理宗聽信了賈似道的彌天大謊,認為賈似道立了大功,專門下一道詔書,讚賞他奮不顧身,指揮有方,給他加官晉爵。
後來,做了元世祖的忽必烈借口南宋不執行和約,派大將劉整、阿術出兵進攻襄陽,宋軍連戰連敗,襄陽城被圍了5年。賈似道把前線的消息封鎖起來,不讓宋度宗知道。有個官員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賈似道手裏,那個官員馬上被革職了。
一天,賈似道上朝,宋度宗問他:“聽說襄陽城已經被蒙古兵圍了幾年,怎麼辦?”
賈似道故意裝出驚訝的樣子說:“蒙古兵早就讓我們打退,陛下從哪兒聽來這種消息?”
宋度宗說:“剛才聽到一個宮女說起。”
散朝以後,賈似道查明了那個透露消息的宮女,找了個借口把她殺死。從那以後,宋度宗再也聽不到蒙軍進攻的消息了。
襄陽在蒙古兵圍攻下,越來越危急。賈似道卻每天躲在他葛嶺別墅裏。有一次,有個親信官員去找他,他正趴在地上跟幾個侍女鬥蟋蟀。那個官員拍拍賈似道的肩膀說:“這難道也是國家大事嗎?”賈似道玩得正起勁,也沒當一回事。
襄陽終於被元兵攻破了,南宋王朝大為震動。這個時候,賈似道再要瞞也瞞不住了,就把責任推給襄陽守將,把守將革職了事。
忽必烈看到南宋這樣腐敗,決定一鼓作氣消滅南宋。到了這個時候,南宋滅亡的局勢已經無法挽回了。
於謙保衛北京
◎文/佚名
於謙為官清廉,為將勇敢。他堅守京城,堅決與敵決戰,終於保衛了京城,迎來了國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平安。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遠大的誌向。小時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畫像。於謙十分欽佩文天祥,把那幅畫像掛在書桌邊,並且題上詞,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學習。
這一年,瓦剌50萬大軍壓境,俘虜了明英宗,京城告急。於謙毅然擔負起守城的重任。瓦剌首領也知道明朝決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為借口,大舉進犯北京。
這一年10月,瓦剌軍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門外紮下營寨。於謙立刻召集將領商量對策。大將石亨認為明軍兵力弱,主張把軍隊撤進城裏,然後把各道城門關閉起來防守,日子一久,也許瓦剌會自動退兵。
於謙說:“敵人這樣囂張。如果我們向他們示弱,隻會助長他們的氣焰。我們一定要主動出兵,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接著,他分派將領帶兵出城,在京城九門外擺開陣勢。
於謙在城外把各路人馬布置好後,他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在德勝門外,叫城裏的守將把城門全部關閉起來,表示有進無退的決心。並且下了一道軍令:將領上陣,丟了隊伍帶頭後退的,就斬將領;兵士不聽將領指揮,臨陣脫逃的,由後隊將士督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