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是一位明德的君王,他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世宗柴榮身長七尺,形貌英俊瀟灑,善於騎馬射箭,略通書文曆史和黃曆,性格深沉穩重。可謂能文能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細看,果有幾分帝王之相。
世宗30歲那日,脫去了黃袍帝冠,改換平民衣裝,去碧女山射獵。因追一隻白兔來到了相守崖邊,一見山水秀麗,野花飄香,不覺站在崖邊詩興大發,曰:背對碧女心生慕,麵臨玉澗情思亂。聞得瀟海有仙姑,願下飛崖尋佳人。剛吟罷,背後便有人說:“好一個願下飛崖尋佳人”。柴榮一回頭,沒踩穩,刷的滑下澗去。那時說是遲,實是快,那人伸手一拉把他拉了上來,笑曰:“難不成,公子真要下飛崖尋佳人不成?”柴榮心神剛定,轉頭一看,身旁蹲著一位瓜子臉,單鳳眼,高挺鼻,櫻紅嘴的女子,她身穿一條綠紗衣,輕浮,飄渺,有幾分九天仙女下凡塵的形貌。世宗一見心想:好一個奇麗的女子呀。不覺癡癡的朝她看,那女被世宗看得又羞又躁,不覺嗬斥了一聲:“喂,你這人,是傻還是癡呀?”世宗不解,睜大了眼睛朝她看。那女子急了,說:“好了,不和你扯了。”於是起身便走了。世宗回過神來,高聲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呀?”可惜那女子已經走遠了。世宗無奈隻好往回走了。
他大約走了一兩裏地,忽聞有人唱歌,歌曰:“山水清清沁人心,奴家傍水居。日采山茶到碧女,晚回碧瀟描龍鳳。問奴家中有何人?奴孤自守竹水池!”世宗聽這歌聲,清幽中帶有幾分悲爽。似世外之人之作。尋聲而去,又約走了一裏多地,他看見在碧瀟海的石壁旁站著剛才救他的那位姑娘。他走上前去,道:“姑娘,你我可真有緣啊!”那姑娘一驚,回頭看原來是世宗,她道:“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你呀!”世宗道:“你我有緣,我聽著歌聲就尋到這兒來了。”那姑娘道:“是嗎?”世宗笑道:“是,我姓柴名榮,剛才姑娘走得急,還來不及問姑娘芳名,不知姑娘怎麼稱呼呀?”那姑娘道:“我的名字你得猜。竹園寸地三人住,自小素愛山水秀。花園芳菲燕雨歸,問君知否燕雨情?”柴榮想了想道:“竹為頭來付為底,燕歸雨到春來草。姑娘心慕君郎容,名叫燕雨符是姓。姑娘叫符燕雨對否?”原來這位姑娘姓符,名燕雨,是碧女山中隱修之人。因父母早亡,被瀟海宮冰晶海女收在門下,習得一身武藝,寫得一手好文章。她與碧海閣中的藍靈、白紋並稱碧海三瑤。
她一聽世宗言,頓時羞紅了臉,轉過身去,道:“我是瀟海宮中人,你呢?”隻因世宗愛慕她,便直言道:“我是本國國君郭威之子,當今的周世宗柴榮。”於是亮出金令箭。燕雨一聽,觀了令,頓時慌了神,俯地便拜到:“萬歲。”世宗一見,連忙扶起她,道:“別,不知你可許人家沒/?”燕雨道:“我父母早亡,受師父恩德在這瀟海宮中,傳我武藝,教我識文斷字,婚姻本應師父做主,可是師父在三年前的那次‘淮海天戰’中逝世了,至今都未曾尋的小師妹白紋的音訊,隻有我與藍師妹掌管這碧海閣。而今我不問世事,獨住在竹水池畔,所以至今還未許人家。”柴榮一想,道:“我養父太祖隻有我養母一妻,我早立下弘願,效法父為,隻娶一妻,可至今還未遇到那結發之人。今日遇見姑娘,心中早以暗下心願,今生定娶姑娘為妻。”燕雨聽後,嘴角一泯,道:“萬歲,若不嫌棄我,我願嫁萬歲為妻,共結連理。”說罷,世宗拿出一對鳳尾令交於燕雨,道:“這對鳳尾令乃是我母柴後之物,今日我將它贈你,為定情之物,待回朝中在封你頭銜。”燕雨一聽,忙下跪接旨世宗扶起了她。於是兩人相依相伴下山回朝。且按下不題。
回到朝中,世宗冊封燕雨為後周沁清皇後,人稱符後,並召告天下鳳令如皇令,可調動千軍萬馬。因符後容貌奇麗,能文能武而且極富有主見,待人又和善,所以受到當時朝臣們的尊敬。與世宗柴榮可謂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世宗與符後婚後兩個月左右,世宗出征西蜀,把朝廷政務交符後處理。
那日出征前在校場閱兵,世宗頭戴金盔,身著金色戰袍,腳套金色戰靴,腰間係一條黃金玉帶,肩上披一件黃綢披衣,胯下騎一匹棕色百寶駒,形態猶如猛虎下山,蛟龍飛天,好不威風嚴正。隨著一聲號令“出發”,周軍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西蜀進發了,後人有詩讚曰:“
五代軍政屬後周,
帝王世宗有奇謀。
摧唐敗蜀統亂世,
引領周軍寫春秋。
周軍日夜行軍,三日後到了蜀地秦嶺。秦嶺以北有秦、鳳、階、成四周,四周百姓埋怨蜀的苛刻國政,都無處申訴。後來,聽說世宗領周軍要取蜀地,因世宗愛戴百姓,所以百姓都十分歡迎。
次日,世宗與眾將謀劃取蜀地之機要。世宗認為要取蜀地,必先要奪取秦州、鳳州、階州、成州。正在這時,帳外吵吵嚷嚷的,世宗與眾將出帳去看,隻見幾個士兵拖著一位男子向營門口去,那男子口裏喊道:“我是來從軍的……你們憑什麼不讓我進……”世宗一見忙喊:“住手。”士兵隻好停下來,世宗走到那男子麵前,道:“你們放開他。”士兵們放開那男子,那男子抖了抖精神,目對世宗道:“在下寧予,鳳州人士,聞得周朝世宗勤政愛民,今來蜀地要取蜀國,草民願效犬馬之勞,特來從軍。”世宗仔細朝那男子看,隻見那男子資質風liu,儀容秀麗,有三國周郎的風範,心中暗暗稱奇。於是世宗將他收在帳下,為先行士兵,需逢山開路,遇水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