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追蹤

姓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生卒年:公元1879年-公元1955年

所屬國家:美國

主要事跡: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的提出者。

勤儉故事

愛因斯坦,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因二戰爆發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國籍。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北部的烏爾姆城,父親是電氣工程師。在家庭的薰陶下,他愛上了科學,不僅善於思考問題,而且喜歡文體活動。15歲時,全家離開德國來到意大利。

後來,他考取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盡管每天學習任務緊張,仍抽出一定時間散步,節假日還要出外旅遊或劃船。愛因斯坦的這種愛好,不單是從興趣出發,而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他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一個公式,即X=A+B+C。X代表成就,A代表勞動,B代表休息和活動,C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取得偉大成就以後,在世界上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但是他從來不圖虛名,生活一直艱苦簡樸。進入中年以後,才華橫溢,成就越來越大,不少國家請他去訪問和講學。

有一次,他去比利時訪問,國王和王後特地成立了一個接待委員會。那一天,火車站上張燈結彩,鼓樂齊鳴,許多官員身穿筆直的禮服,準備隆重地歡迎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火車到站以後,旅客紛紛走下車來,卻不見愛因斯坦的影子,他到哪裏去了呢?

這時,一位頭發灰白又蓬亂的老人穿著一件滿是灰塵的破雨衣,腳上是一雙舊皮鞋,一手提著皮箱,一手拿著小提琴,由小車站步行走向王宮。負責招待的人沒有迎來貴賓,正在焦急地向王後報告,愛因斯坦風塵仆仆地到來了。王後問他:“為什麼不乘我派去的車子,偏偏徒步而行呢?”他笑著回答說:“王後,請不要見怪,我平生喜歡步行,運動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成長啟示

越是成功的人士,越能很好地與大眾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