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的老板曾經說,如果一天早上醒來,可口可樂公司被大火燒了個幹淨,但僅憑“可口可樂”這四個字一切馬上就可以重新開始。這講的就是品牌的力量。
在電影《賭神》裏周潤發和賭王決鬥,到了該兌現的時候了,可是周潤發沒現金了,他提出用自己的產業作抵押。賭王說:“光你賭神這個名字就值1000萬美金。”這講的則是個人品牌。
拋開複雜的商業理論,普通人對品牌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升值。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塊棉布就值幾塊錢,做成一件襯衣也不過幾十塊錢,但是繡上CK兩個字母就值幾百塊了。
個人品牌理論的中心就是把個人塑造成品牌,把人生當作是一個目標極度明確的經營過程。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可能是這樣的:想吃肉了,於是開始養豬,為了養豬開始種草,為了種草開始開荒,為了開荒開始打鐵做鋤頭……結果成了鐵匠卻忘記了吃肉的初衷。
變換成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工作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糊口,然後供樓成家。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但在個人品牌理論者看來,就徹底屬於井底之蛙了。
工作解決的不過是生計問題,而個人品牌追求的是“理想的生活”。現在有種時髦的提法叫“職業生涯”,這個概念就是以個人品牌為基礎的。職業包括兩種狀態:就業和失業,是和雇主相關的;職業生涯則是一個連續的狀態,隻和自己相關。
過去,人們安於自己的位置——就是職業,一個自己爭取來的或者在雇主看來是施舍給你的“飯碗”。但實際上,個人品牌理論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成功者嚐到甜頭。人們漸漸明白飯碗不僅少得可憐而且是易碎品。沒有什麼可以保護自己,個人英雄主義開始回歸,不管什麼行業什麼職業,人們都借用各種資源努力奮鬥,期望像藝人球星那樣有名氣,然後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和商品的品質通過口碑傳播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一樣,我們在工作中的表現同樣也會經過口耳相傳受到別人的了解。如果一個人的名聲好,也就說明了他具有了某種能力,這也說明了他的個人品牌的建設是成功的。如果你能夠讓自己具備別人所欣賞的能力和品質,那麼,你就懂得了如何經營你的個人品牌。
作為一位企業的管理人員或者普通員工,要讓自己的個人品牌不斷增值,必須從以下十個方麵不斷地努力:
1.努力,不斷的努力
“努力”是職場上最被珍惜的美好特質之一。在職場上,大家都尊敬努力的人。大部份擁有“個人品牌”的人,都有努力的特質在其中。不過,光是努力可能還不夠,你不但要努力工作,也要漂亮工作,那麼,聰明又努力的你,會得到更高的評價。
2.不斷提升的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代表了足夠的知識、技能,可以滿足工作的需要。擁有專業能力的專家,就是知識豐富加上執行力強,是可以幫企業解決問題的人。“擁有專業能力”是一種絕佳的個人品牌,是一種內涵的呈現。由於不斷的有新知識及新技術的推出,為了避免過時,專家必須不斷地增進專業能力,這是“個人品牌”保持水準及提高其品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