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工作都是適應社會的需求而產生的!工作的存在是依附於社會需求的。工作的發展程度最終取決於社會的發展,隻有順應社會的需求,個人的工作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至關重要的是,認真做好社會賦予我們的工作,而且要竭盡全力地去做!
“工作”,歸根究底,是為社會而做事!如果忽略了工作的社會屬性,將難於走出自我狹小的圈子!
在工作當中,我們應該拋棄一切雜念,專注於你的本職工作。人生的價值隻有在這種專注的過程中,才能紮實地建立起來。即使有再優良的工作環境,工作的人缺乏意願也無濟於事。所以工作時最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使命感。
看足球比賽時,我們有時會看到選手越位接球,造成犯規,這就是缺乏使命感與自信引起的結果。令秩序混亂的原因不能全歸罪於紀律不嚴,規則和慣例隻是為了規範一些“叫不動”、“沒有工作意願”的人,真正有使命感的人是不需要規則束縛的。
男孩子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一位體麵的醫生。可是男孩讀到高中便被計算機迷住了,整天鼓搗著一台蘋果機,在業餘時間裏,他把計算機的主板拆下又裝上。他的父母很傷心,告訴他,他應該用功念書,否則將來根本無法立足社會。可是,男孩說:“有朝一日我會開一家公司。”父母根本不相信他,還是千方百計地按自己的意願培養男孩,希望他能成為一位醫生。
不久,男孩終於按照父母的意願考入了一所大學的醫科,可是他隻對電腦感興趣。在第一學期,男孩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從當時零售商處買來降價處理的IBM個人電腦,在宿舍裏改裝升級後賣給同學。他組裝的電腦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便宜。不久,他的電腦不但在學校裏走俏,而且連附近的一些單位和許多小企業也紛紛來購買。
第一個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告訴父母,他要退學。父母堅決不同意,隻允許他利用假期推銷電腦,並且承諾,如果一個夏季銷售不好,那麼,必須放棄電腦。可是,男孩電腦生意就在這個夏季突飛猛進,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完成了18萬美元的銷售額。他的計劃成功了,父母被迫同意他退學。
接著男孩組建了自己的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很短的時間內,他良好的業績立刻引起投資家的關注。第二年,公司順利地發行了股票,他擁有了1800萬美元的資金,那年他才23歲。10年後,他創下了與比爾?蓋茨同樣的神話,擁有資產達43億美元。他就是美國戴爾公司總裁邁克爾?戴爾。
比爾?蓋茨與戴爾兩人都是電腦行業的巨頭,兩人的信念也驚人地一致,他們都這樣認為,他們的成功來源於:“堅守自己的信念,並且對一個行業富有激情。”
成功者所創造的奇跡,總是始於某一個偉大的想法。或許沒有人知道今天的一個想法將會走多遠,但是,我們不要懷疑,隻要靜下心來,努力去做,讓心中的雜音寂靜,我們就會聽見它們就在不遠處,而且伸手可及。
使命感能激發我們的上進心,使工作愈來愈得心應手。而工作上的成果又能激勵我們的使命感,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不過,很少有人是從一開始就對工作具有使命感的。二十出頭剛進社會時,也許會覺得工作乏味無趣,也許會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也有可能對於未來感到一片茫然。要抓住自己的目標,是需要一番磨煉的。
有位癡心男子天天寫信給他心儀的一位女性,對愛的熱誠支持著他的行動,結果終於贏得美人芳心。有位企業的董事長苦於資金周轉不靈,憑著他再造企業的熱情和信念,原先不肯答應融資的銀行轉而願意貸款給他。
我們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都能通過我們的工作為這個世界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德西經過長期的實驗發現,當一個人從事有內在興趣的工作時,可以在自己的身上發掘出一種自覺的、發自內心的精神力量。
如果我們沒有這種使命感,工作沒有目標,也許工作的知識和經驗會隨著歲月而增加,但卻得不到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