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是畢加索1905年創作的,當時他隻有24歲,剛剛在巴黎著名的蒙瑪特高地——青年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安頓下來。畫麵集中展現了一位表情有點憂鬱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裏拿著一支煙鬥,畫麵的背景是兩大束色彩豔麗的鮮花。有關專家評價說,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都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是畢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經典的作品之一。
1950年,慈善家貝特希·惠特尼女士以3萬美元購得此畫。後來為了籌集一筆慈善基金,她將這幅畫交由索思比拍賣行進行拍賣。
《拿煙鬥的男孩》以1.04億美元的拍賣價,一舉打破了凡高的《嘉謝醫生的畫像》此前創下的名畫拍賣價紀錄。當時,一位日本的億萬富翁在克裏斯蒂拍賣行以8 250萬美元的高價購得凡高這幅名畫。同時,這個拍賣價也超越了畢加索另一幅作品創下的紀錄。2000年11月,畢加索的名畫《雙手抱胸的女人》拍出了5 500萬美元的高價。
拍賣結束後,拍賣師托拜厄斯·邁爾表示,能主持曆史上最昂貴的藝術品拍賣,他激動得都發抖了。
據悉,此前有不少名人曾經表示有興趣競買《拿煙鬥的男孩》,這些名人包括軟件巨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世界頂尖化妝品品牌雅詩蘭黛公司的繼承人羅納德以及拉斯韋加斯賭場大亨韋恩等。
最早的銅鼓樂
銅鼓是現代樂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聲音洪亮激越,熱情奔放。銅鼓樂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二戰”結束的喜訊一傳到位於拉丁美洲的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們載歌載舞,興高采烈地湧上街頭,並敲打所有帶響的東西表示喜悅之情。
由於當地盛產石油,汽油桶特別多,於是體積龐大、發音洪亮的汽油桶就成了人們敲擊的對象。後來有人發覺,油桶的不同位置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略加改動便能擊打出一些簡單的旋律。這一發現奠定了銅鼓的地位。以後不斷改進、完善,現在已可以按交響樂隊的正規編製組成二管、三管、四管的大型樂隊。
早期的銅鼓製作簡單,外表粗陋,很難登上大雅之堂。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銅鼓逐漸成為一種主要伴奏樂器。銅鼓樂很有力度,節奏感強,表演形式熱情奔放,極富藝術感染力。它的音域寬廣,音響豐富,能夠演奏出類似於弦音、木管、銅管及管風琴等樂器的音樂效果。從黑人的民間祭祀歌謠到典雅莊重的交響樂,甚至複雜、對位嚴格的賦格曲、卡農曲等,均能夠勝任。
所以,銅鼓在其發明的短短幾十年間便由民間樂器而跨入音樂殿堂,同管弦樂隊分庭抗禮了。
最早的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
現代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其製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致的工藝技術。它的發音近似人聲,適於表現溫柔、熱烈、輕快、輝煌以至最富於戲劇性的強烈感情。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著名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經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這種樂器上發展了精湛的演奏藝術。
小提琴最早由何人發明已無從查考。近代小提琴約在1550年已為人們所熟悉,係由當時流行的樂器雷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變而來。通常所說小提琴前身維奧爾,在構造、調弦、演奏技巧等方麵,對現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有決定性影響。
人們曾普遍認為,意大利北部的米蘭、威尼斯、布雷西亞和克雷莫納一帶是小提琴的誕生地。16世紀後期,意大利的小提琴製作業出現了兩個著名的小提琴製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馬蒂父子為代表的克雷莫納製琴派,另一派是以薩洛的加斯帕羅(1540~1609年)和他的學生馬吉尼為代表的布雷西亞製琴派。這兩派製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長,曆經幾百年,至今仍屬上等珍品。
最早的吉他
吉他,被人們稱為“樂器王子”,英文為“guitar”,又稱六弦琴,是一種很古老的彈撥樂器。關於它的起源,人們說法不一,但很多人認為,它原是阿拉伯的古代樂器,名叫烏德。
13世紀,摩爾人把它帶到西班牙,後來由西班牙琴製作者改製成維忽埃拉琴,被公認為是吉他的前身。16世紀,西班牙出現最早的五弦吉他,當時在西班牙和法國宮廷裏風靡一時。由於它外觀華麗,演奏方便,很快在歐洲盛行起來。
18世紀,在德國和意大利出現了六弦吉他,也就是現代通行的吉他,使吉他逐漸進入盛行時期。
19世紀,吉他傳到亞、非、拉美各國,20世紀初傳入我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80年代,吉他備受人們的歡迎。現在,又出現了新型吉他——電吉他,它以悠揚、圓潤的樂音和豐富的表現力,賦予了吉他新的生命力,成為“樂器王國”的驕子。
最早的鋼琴
鋼琴是意大利人克裏斯托佛利(1655—1731年)發明的。他早先的時候製造出了鋼琴的前身“哈波西考特”。1687年,克裏斯托佛利受雇於佛羅倫薩親王菲迪南,一直到1713年親王去世。1709年,他發明了一架外形與“哈波西考特”身完全相同,但內部琴弦發音裝置不一樣的鋼琴,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台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