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秋紅(1 / 3)

童年這個詞好像永遠和快樂連在一起。秋紅的童年卻極為悲慘。肮髒黑暗,饑寒交迫,受盡欺辱。

她的祖輩都生活在極為偏遠貧窮的四川山區。媽媽從小死了外婆,十幾歲就被外公賣給爸爸家,好給舅伯娶媳婦。

爸爸家也窮,一直靠爺爺支撐著。爸爸從小體弱,不能幹重活。平時好吃懶做不說,還仗著自己長得不錯,經常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媽媽進門不到兩年,爺爺突然得急病死了。家裏頓時塌了天。秋紅正好這時出生。因為生個無用的女孩,媽媽更是經常被奶奶罵,爸爸打。

秋紅一歲多時,外公去世,媽媽立刻跟人跑了,丟下她。後麵三年,奶奶打理家裏的薄田,爸爸依舊偷雞摸狗,遊手好閑。家裏揭不開鍋時,就去山上偷砍公家的樹賣錢。

秋紅四歲時,爸爸又在鄰村偷人。隻是那次被抓到後打得太狠,抬回來後不久就死了。

奶奶一直怪媽媽給家裏帶來厄運,連帶也不怎麼喜歡秋紅。兒子一死,立刻托人把她送到舅伯家。舅伯門都不開,說沒有妹妹。那人隻有把她又帶回來。

奶奶後來又試了幾次把她送人。可是沒有人要,因為她長得太瘦小。山裏這種家裏養不起往外送的女孩很多。要的人家都會挑年紀大些,身體壯些的。馬上能做事,很快能生養。

別的小孩沒有父母,但總還有個慈愛的奶奶、外婆、小姨或舅舅。秋紅什麼都沒有。但她天生聰穎,很早就知道自己是個多餘的角色,所以異常乖巧。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五六歲時,秋紅就踩在小板凳上做飯,去小河邊洗碗。同時養雞喂鴨。還跟奶奶下田,除草插秧。吃飯時,她都不敢吃飽。

奶奶看她什麼都做,而且讓她去鄰居家借把米,要顆蔥什麼的也方便些,就停止往外送。但從未停止打罵。山裏人沒讀過書,自家孩子一樣用髒話罵得惡毒。罵她媽媽的話就更是不堪。秋紅小小年紀已經懂得逆來順受。被奶奶打罵,連哭都不敢哭。

整個童年,秋紅噤若寒蟬,做夢都怕奶奶把她送走。不管怎樣,奶奶是她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

奶奶從未親她抱她,媽媽的懷抱也毫無印象。小時候在村裏看見父母抱孩子親孩子就移不開步。長大後在街上看見還會發呆。她痛恨父母,又時時想念他們。

爸爸剛死那幾年,生活尤其艱苦。村裏人嫌貧憎富,老幼婦孺也不同情。去借把米,冷眼白眼還算好的。有些咄咄逼人,盡情羞辱:

“說什麼借啊?又還不上。”

“為什麼還要待在村裏呀?我們也不好看你們餓死。”

“還是早點去城裏要飯吧。”

……

秋紅從小就想離開村裏。但不是去要飯。

七八歲時,秋紅聽說村裏有個哥哥考去縣裏讀中學,便哀求奶奶讓她讀書。奶奶起初不同意。打罵多次,她都不改初衷。後來奶奶便隨她去。隻是要求家裏田裏的事一樣也不能少做。

山裏的學校,設施簡陋,交點油、米和菜就可以上,隻是要走幾十裏山路。

為了上學,秋紅每天5點鍾起床,家裏田裏的事情做完,再走一個小時去上學。放學回來,接著做事。作業都在天黑前趕完。點蠟燭要花錢,是會挨罵的。

秋紅從小倔強。隻是,沒有錢,當然談不上骨氣。她將所有的夢想都藏在心裏,拚命讀書。她知道,讀書是她唯一的出路。所以她從未停止過努力。

從小沒有人憐憫同情,她已經習慣。她會自憐,但同時告訴自己,每次不要超過五分鍾。一來於事無補,二來浪費時間。她的時間寶貴。

除了學習和幹家務農活,她將所有的時間用來賺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在山裏采蘑菇,采菌子,挖野參。下河抓黃鱔,抓泥鰍,逮青蛙……被水蛭叮過,被蛇咬過……從不放棄,一分一毫地攢中學學費。

她如願考上縣裏的中學。第一次離開山村,激動到不行。

到了學校,努力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大家聊天,她積極參與。結果卻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因為山高路遠,村裏沒電,也沒有自來水。有次說起,同學們七嘴八舌:真的嗎?不可能吧?那不是舊社會嗎?那怎麼活啊?你開玩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