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命史氏帶著黎師傅和兩個孩子下去,學習的地方就在史氏的蘆香堂,地方大環境清幽就在榮善堂的後麵。
史氏命小丫頭準備了茶點,為了不打擾黎師傅授課客氣了幾句就出去了。她吩咐丫頭不要打擾,黎師傅有什麼需要務必滿足,然後回了榮善堂複命。
王妃見她回來略微蹙眉,“你怎麼不在一旁看著點兒?這個黎師傅為人倨傲,也不知道是否像外界盛傳的那般實至名歸。”
“黎師傅素來不喜歡有人在旁觀摩授課,媳婦兒唯恐惹她不痛快,反而不盡心盡力教授了。母妃放心,媳婦兒已經好好打聽過了。那徐家的孫女跟著她學了半年,前一段繡了個絲帕送到龐貴妃麵前,聽說皇上碰巧見了連聲誇讚呢。”史氏連忙回著。
老王妃聽了點點頭,“雖說皇後的生日還早,不過咱們要早些準備。年年送賀禮,現如今都不知道送什麼好了。珠寶玉器咱們有人家也有,賀禮要出奇用看出用心思才好!希望她們能學得幾分真本事,讓景王府在皇後麵前討個歡喜。世子的官職有八年沒升遷了,而且又撈不到油水,得想想辦法才行啊!”
這話說到史氏的心坎上,她嫁給世子這麼多年生養了一兒一女,雖說世子也有幾房小妾對她卻始終敬重疼愛。除了世子在官途不順,她似乎沒有其他憂慮。她父親原是禮部尚書,可惜前幾年告老還鄉,也幫不上什麼忙了。好在老王妃在太子妃跟前還說得上話,可是後宮始終是皇後做主,她們還得用心思討皇後開心才好。
“媳婦兒沒用,讓母妃跟著勞心了。”史氏歎口氣回著。
老王妃聽了喝口茶,說道:“論起來我和太子妃是親戚,可是真正接觸是從她來京都開始。我在,太子妃看在叫我一聲姑姑的情麵上對景王府一脈會有所照顧;倘若有一日我不在了,後宮之中就沒有人能幫咱們說話了。王爺不問政事,子寧又不受皇上重用,王府的前途堪憂啊。這些年你幫我管理王府的中饋,應該知道王府入不敷出的狀況。當年抄家拿回來的家財散得差不多,你的陪嫁也搭進去不少,眼下所有開銷就靠田莊和俸祿。今個兒林大人家兒子成親,明個兒王大人又娶小妾,哪裏不得銀子?這掙銀子無非是兩條路,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生意。前幾年我也瞞著王爺跟人合夥做了些小生意,可是沒有一次掙錢。要是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就好了,不過天下沒有這樣的好事!如今我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子寧和子安身上,他們若是能得到個肥差事就好了。轉過年煒兒就十四了,該給他張羅張羅婚事,再過幾個月又是年關,這銀子也少用不了。等著子寧升官發財不是一兩月的事情,眼下該找個生錢的道!”
史氏聞言默不作聲,心裏卻在暗暗合計,不知道自己婆婆這是唱得哪一出。
“我知道當年漣兒姑娘跟你感情很好,你們不是還通過書信嗎?”王妃用犀利的眼神看了史氏一眼,隨即笑著說道,“這延壽堂、翡翠軒和花想容可都是日進鬥金的買賣。漣兒姑娘身邊的丫頭都已經今非昔比成了富太太,這便宜全讓外姓人占去了。昨個我剛剛把一對金項圈當了湊成三千兩,你再添些拿去入股,這也不是光想著借光萬一賠了咱們也認。等到過年分紅就能掙個一千幾百兩銀子,到時候給煒兒攢著娶媳婦用。”說著取出一些銀票來。
史氏聽了眼神一閃,原來是婆婆不好意思明目張膽去占便宜,打著給煒兒娶媳婦的名號讓她去做。剛剛還說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這回不就找著了!做生意講究的是利潤,人家為什麼要她們區區幾千兩銀子入股?這不是明擺著從人家口袋裏掏銀子,傻瓜才會答應!可是婆婆發話她又不敢直白的拒絕,隻好用話推諉了。
“他們兄妹才回來幾日,對鋪子的經營還沒有上手,眼下就提出入股的事情恐怕不妥。到時候他們被旁人蒙了,咱們的銀子就打了水漂。依媳婦兒的意思還是等等再說,最起碼等他們認祖歸宗。”史氏略微想了一下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