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通過無數次的參加各種建設,在1971年的時候相應“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號召,進行“三線”建設,其實就是國防建設,在那個極端的年代,很多國防企事業單位,都遷往中國西部的大山裏,無疑父親所在的這個縣城是幸運的,他們被選中了,有三個國防企業在這偏僻的小縣城落戶。
發布 為了快速建設這些企業,政府在當地征招了數以千萬的青壯年參加建設勞動,父親也去了,這一去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告別了農村生涯,成為光榮的工人階級老大哥,而母親也在這個建設隊伍裏。
發布 >在完成工廠建設後需要大量的工人,當時沒有其夏逸軒的辦法,隻有在當地招手,因為父親具有初中文化,很幸運地成為正式的職工,而母親隻有小學文化,雖然母親表現很好,但是仍舊被打道回府,父親和母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認識,並結了婚。
發布 如同很多的工礦子弟一樣,夏逸軒出生後,就注定在工廠裏度過,不用幹了很辛苦的農村體力勞動,這比他的那些堂兄弟們幸運的多,就這從小學、中學、大學很平凡很順利的度過。
發布 1990年6月,夏逸軒以不算優異的成績考入省重點大學,一所財經學院,之所以叫重點,是因為這所學校裏出來了以後擔任國家財政部部長的校友,以及其他分布在很多省份的主管財政大權的官員。
發布 四年的大學生活沒有讓夏逸軒覺得有什麼可留念。簡單而枯燥的生活,以及那無法跟上時代腳步的教科書,這是夏逸軒對大學生活的全部記憶。雖然有幾個不錯的同學和寢友,但是在那個中國最後一次包分配的政策下,大家各分東西,最初也是通過電話聯係,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的失去了消息。
發布 >畢業後,夏逸軒的父親通過關係將他分配到當時湖南省懷化市全地區最好的企業裏——國營建南機器廠,在財務處做財務處長助理,這可能是當時他們同學分配工作中,最好的職位了,每個月的工資大概300多元。
發布 夏逸軒清楚的記得,自己在父親的帶領下,到了工廠報到。父親找到了他當年的戰友,現在在這家工廠擔任人事科的科長,大家都叫他鄭科長。畢竟是同鄉又是戰友,鄭科長見到他們很熱情,也很客氣,很爽快地幫忙辦理了各種手續,並親自帶著他和他的父親,到了工廠單身宿舍,安排妥當。
發布 通過張科長的詳細介紹,夏逸軒了解這家工廠的光輝曆史。
發布 這是湖南西部非常著名的一家工廠,專門生產磁記錄設備的,也就是夏逸軒們現在的錄音、錄像設備,在當時這是夏逸軒國僅有的三家企業中的一家,號稱西部明珠,據說80年代時任電子科技部副部長,現在為黨的總書記領導來企業視察過,並且對工廠有較高的評價。
發布 由於是國家重點企業,上麵給於的任務很多,因此在整個80年代,企業的效益非常好,工廠所在的城市湖南省懷化市很多幹部子弟都想盡辦法進入這家企業,當時據說還有很多姑娘找對象都以這家企業的子弟為標準和目標。
發布 可以說輝煌一時,但是進入了90年代,隨著改革的深入,國家逐漸淡化了計劃任務,再加上國外新技術不斷進入,新的現代化工廠建立,這家企業也如同其他國有企業一樣,逐漸地走上了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
發布 三天後,夏逸軒的父親登上了火車,因為他父親還要上班,要馬上回去,現在夏逸軒們家搬到了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因此夏逸軒離家的距離也變成了要做上10個小時的火車這麼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