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尼塞河,亞洲北部河流。由源自東薩彥嶺的大葉尼塞河(比伊赫姆河)和源自唐努山脈的小葉尼塞河(卡赫姆河)在克孜勒市附近彙合而成,彙合點以下長3 487千米。自大葉尼塞河源算起,全長5 870千米(以小葉尼塞河為河源全長4 102千米),為俄羅斯第一大河,世界第五大河。流域麵積258萬平方千米。自南而北流經圖瓦盆地(此處稱上葉尼塞河或烏盧格赫姆河),然後穿越西薩彥嶺山係和米努辛斯克盆地,再沿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交界處北流,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葉尼塞灣。上遊穀深流急,多險灘;中遊除局部河段外,大部河穀展寬,水流減緩;下遊河穀寬闊,水流平緩。又為前蘇聯水量最大的河流,河口處年平均流量為1.98萬立方米每秒。全年徑流量624立方千米。冰川補給,夏季水量大。主要支流有:安加拉河、石泉通古斯卡河(中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幹流均可通航,海輪自河口可上溯700千米至伊加爾卡市,但結冰期長,上遊航期約半年,河口段僅4個月。葉尼塞河沿岸先後建設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薩彥—舒申斯克水電站。有漁業(主要在下遊)。葉尼塞河沿岸城市有:米努辛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葉尼塞斯克、伊加爾卡、杜金卡等。流域內有煤、金及有色金屬。
圖瓦人
圖瓦人分布的地域大體上位於西伯利亞南部葉尼塞河上遊,具體來說主要是指薩彥嶺和唐努山之間的廣闊地區。圖瓦人總數接近20萬左右,有約2萬人分布在蒙古國境內;外國的圖瓦人用基裏爾字母,中國的圖瓦人無文字,通用哈薩克語文或蒙古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