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猶龍的澳洲之行,圓滿結束,一行大明官員乘坐著澳洲軍艦放回了廣州,這次的澳洲之行對於他們來震撼相當的大,澳洲這個國家地理位置雖然遠離中原,但它地廣人稀,國民大多為移民。
甚至一些官員動了歪心思,是不是可以策反這些前大明移民,幫助大明控製住這裏!
控製澳洲,隻要中原王朝派出一支軍隊占領了澳洲,那麼澳洲的一切都是大明的了,不但對付滿清的進攻擁有源源不斷的武器,甚至是糧食的問題也解決了。
這個官員出這話的時候,被沈猶龍狠狠的鄙視了一番,大家夥都是讀書人,聖人有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你現在居然想出這麼一個主意,你看,你對的起自己是讀書人這個稱號嗎,這人以後不能在主要崗位上了。沈猶龍的心裏已經決定。
雖然這個官員想法有些大膽,但是沈猶龍其實內心還是思考過可行的,澳洲的人口是他們的短板,但是真正厲害的是澳洲的高層所掌控的技術和知識,這些都是大明所不具備的。
澳洲上層貴族,掌握著整個澳洲的經濟命脈和生產資料,即便是策動這些移民叛變也未必有用,澳洲人年輕一代對於大明,那不過是是祖先的故土,你問他們,澳洲和大明之間做出選擇的話,他們自然選擇澳洲。
這是在一所學和初中進行參觀訪問的時候,沈猶龍親自詢問的幾位孩的。
我們喜歡澳洲,澳洲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希望將來長大了對國家做出貢獻,至於大明,我們的記憶很模糊,那裏好像沒有飯吃,吃不飽穿不暖,還經常受到地主老爺的謾罵和鞭打。
這就是孩子們的心聲,澳洲人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幾乎全國的各地的六歲兒童都必須進入學校學習,不分男女富貴,即便是窮人在這裏也收到了相當大的尊敬。
走在街上,你能看到那些官員可以親切的和碼頭工人打招呼握手,甚至接過他們遞來的一碗水,這些的舉動無不讓沈猶龍震驚,澳洲的貴族將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話的理解的非常滲透,人家根本就沒有什麼架子,甚至可以真正做到了親民。
能做到這一步,隻要十幾年後,等這些孩子長大,那個時候的澳洲會更加強大,所以老沈不認為大明能打敗澳洲人,人家澳洲人隻是給你看到了一麵他們給你看到的,在更為廣闊的國土深處還有沒有軍隊也不定。
最重要的是澳洲人的國民當中並不是完全隻有大明來的移民,還有一些西班牙人,甚至是荷蘭人,這些人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條心。
這樣的事情還是想想就得了,實際一點的好!
同樣在澳洲的一間辦公室內,劉雲看著一份資料,點點頭,滿意的笑了笑。
看來我們的朋友中還是有人擁有很大膽的想法的,不過不足為慮,老沈的頭腦是清楚的,這事情要是做出了,一旦失敗,等待大明的是什麼,他比我們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