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謀中涓何進發檄,聞信報劉騫論策
上文書說道何進聽從袁紹的進言,準備鏟除張讓等十常侍。哪知道,行事不夠機密。早有耳目將此事傳到了張讓那裏。再加上何進的弟弟何苗嫉妒哥哥的權勢,收受了張讓等人的賄賂,竟然出賣了何進,先一步覲見了太後何氏,導致袁紹此計又虧之一窺。
何進歸府。袁紹尚在府中等待,見何進歸來,趕忙上前詢問:“大將軍,太後可是應允?”
何進搖頭說道:“太後沒有允許,你看這可怎麼辦呢?”這個位置是因為自己妹妹的身份得來的,因此他對何太後的話向來都是言聽計從,更別提忤逆何太後的意誌了。不過如今十常侍真得開始針對他做文章了。如此下去,遲早要威脅到他的根本,他也知道十常侍是到了不得不除的時候了。但是無奈的是沒有辦法過太後這一關呀!
他哪裏想得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那個親弟弟何苗在裏麵到的鬼呀!常言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錢財確實是使喚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的最好的工具。有的時候確實是物有所值。
看著何進那種無可奈何又咬牙切齒的樣子,袁紹又進言道:“如今隻有發檄文,召集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鏟除閹宦。此時事急,已經容不得太後不從。”
何進乃是一軟耳之輩,然此事關係自己的聲譽和性命。如今聽到袁紹一再為他出謀劃策,他也不做多想,說道:“此計甚妙。”便欲發檄文到各鎮,召各路諸侯趕赴京師洛陽。一旁主簿陳琳大驚進言說道:“萬萬不可。俗話雲:‘掩目而捕黃雀,是自欺也。’連諸如此類小東西都不能用欺騙的手法得到,更何況國家大事乎?如今大將軍以輔佐聖上之威能,手中掌握著京師兵要,出入之威攝,更是帶有龍虎之威。若想要鏟除十常侍等內宦之人,就如用大火爐燎烤頭發一般的簡單。隻要現在馬上決定行動方案,點起禁軍進宮把他們抓起了,除掉就是了。哪裏用得著發檄文調那些擁兵自重的諸侯,前來進犯京都呢?如此一來,諸多英雄聚會,又各懷心事。到那時候發生幹戈,又受人權柄,此功不成,反而生亂也!”
何進隻想著如何應對自己那個太後姐姐了,哪裏聽得進去:“此乃儒生之見也!”
旁邊一人鼓掌大笑,說道:“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
何進放眼觀看,原來是曹操。
就見曹操繼續說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何進大怒,叱責他問道:“孟德亦懷私意耶?”
曹操聞言,悻悻而退。
何進連夜暗自遣使,悄然發出檄文星夜趕往各鎮諸侯出送信。
有道是:
短智袁紹亂出謀,掩目捕雀自欺身。
可憐孟德出良計,無知何進亂漢庭。
京都諸多事情發生之後,早有信報傳到成都。
成都,益州牧府衙。
劉騫坐在大堂之上,手中拿著剛剛傳來的信報,端詳了半天,嘴中喃喃的說道:“終於要開始了,終於要開始了……”
堂下,幾人都是益州的幾大支柱。益州總領政務、安西將軍劉備劉玄德,將軍府大元帥討逆將軍關羽關雲長,討蜀將軍許褚許仲康,討川將軍典韋典子滿,安眾將軍張飛張翼德,安夷將軍張頜張俊乂,安遠將軍趙雲趙子龍;參謀處謀略軍師徐庶徐元直,謀劃軍師田豐田元昊。(初平三年正月,劉騫派遣王累為漢中太守替換劉備回成都,領益州政務。劉備正式成為劉騫的左右手,替劉騫分管益州政務;而關羽在許褚等人的配合下總領軍事管理)
劉備看了看關羽等人,見眾人紛紛示意他詢問,便起身問道:“兄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如此慎重!”
劉騫這才從那種呆滯狀態轉醒過來,把手中的信報遞給了劉備。
劉備等人把信報相互傳看完後。田豐說道:“主公,當初聖上駕崩未曾下詔,讓主公和玄德公回京。想必當時朝內以生亂事!’”
“是呀!主公,看來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呀!真的應了主公當時所說。這何太後還真的護住了張讓等人呀!”徐庶說道。
劉騫見兩個謀士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便說道:“兩位軍師所言極是。隻是他們這種爭鬥恐怕很快就有波及我等嘍!”